3DIC 先進封裝聯盟成軍 臺積、日月光帶頭 強化在地供應鏈韌性
半導體示意圖。圖/AI生成
臺積電(2330)、日月光投控兩大半導體廠領頭下,「臺灣3DIC先進封裝製造聯盟」昨(9)日成軍,宣示先進封裝已成AI競賽的決勝點。臺積電營運/先進封裝技術暨服務副總經理何軍高喊:「3D封裝商機無限,但是這不是給心臟弱的人,要有大心臟、也要敢投錢」。
臺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5)將於今(10)日起開展,「3DIC先進封裝製造聯盟」(3DICAMA)成軍,爲本屆大展開展前引爆高潮。該聯盟首波共有約34家會員加入,橫跨設備、量測/檢測、自動化、材料到封裝,主軸是以標準化+協作破解量產瓶頸、強化在地供應鏈韌性。
SEMI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聯盟四大目的是:串聯產業合作、強化供應鏈韌性、協助導入現有標準、加速技術升級與商轉。
針對生態協作路徑,會員們也有共識,即以SEMI爲平臺、結合政府資源與產學研力量,把資料打通、流程對齊、回饋變即時,用聯盟機制把風險往前移、把產能穩住。
業界分析,臺積電、日月光領頭成立「臺灣3DIC先進封裝製造聯盟」,爲先進封裝設下共同底盤,即以標準化做筋骨、數據迴流做神經、自動化與AI做肌肉。在AI需求長坡厚雪下,這一步,意在把盤做大、把風險做小。
何軍則說,先進封裝從3D走向3.5D、整合更深,任何小瑕疵都會被放大,在「還沒完全定案就得量產、還要做到99%」的壓力下,自動化搬運、第一時間偵測與跨公司即時支援必須成爲基本盤。
何軍強調,「凡在臺研發或製造的國際夥伴」都在這個生態裡。聯盟的角色是把機臺能力、量測流程與數據格式拉齊,形成「可重複但不遺漏」的合作網路。
日月光投控資深副總洪鬆井分析,從量產端觀察,生產過程不能等做完才檢查,要把製程中檢測(in-situ)+AI前移到產線,抓微小變異、即時回饋到製程,並透過「24小時全球協作」加速閉環,亦即白天蒐集、夜間處理、隔日導入。
洪鬆井強調,高規格導入伴隨成本上洋,導致中小廠採納意願有限,這時往往需要龍頭(臺積電、日月光)明確要求,供應鏈纔會全面升級、韌性才站得起來。
在資料迴流上,致茂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曾一士指出,「好產品是設計與製造出來,不是測試出來」,重點在把量測資料高效率、即時回饋到製程與設計,從一開始就把品質機制與合約鏈結起來。
標準化是設備商的痛點與期待。弘塑科技執行長石本立說,封裝長年「高度客制、缺標準」,同一家客戶同名機種隔年內含都可能不同,整合成本與風險極高;因此對聯盟推動介面與資料傳輸標準化「非常歡迎與贊成」,有助把零散能量變成可複製方案。
延伸閱讀
3DIC 先進封裝聯盟 特用化學廠入列 永光、長興受關注
3D IC 先進封裝製造聯盟 指標特化廠永光、長興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