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評論丨香港穩定幣監管:構建安全、靈活、開放的數字金融生態
龐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
隨着香港特區《穩定幣條例》8月1日生效日臨近,近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發文提示風險,警示穩定幣概念過度炒作可能帶來的泡沫化風險。文章稱,監管當局有必要加強對穩定幣討論熱潮的降溫力度。相關表態體現了香港致力於穩步發展穩定幣的思路。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於2025年5月21日通過,該條例致力於穩健、務實、靈活地締造風險爲本的、符合國際要求的監管環境,完善對虛擬資產活動的監管框架,有望在保持金融穩定、保障用戶權益的前提下,積極推動金融創新與數碼資產生態圈的健康、負責任和可持續發展。
《穩定幣條例》秉持“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爲法幣穩定幣發行人設立的發牌制度將在8月1日生效。如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在香港或以外發行宣稱錨定港元價值的法幣穩定幣,以及向香港公衆積極推廣穩定幣產品,均須申領牌照。此外,相關人士須符合妥善分隔客戶資產、維持健全的穩定機制、在合理條件下按面額處理穩定幣持有人的贖回要求等儲備資產管理及贖回方面的一系列規定,也需要符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管理、披露規定及審計和適當人選等各種相關要求。
作爲與法定貨幣等參考貨幣掛鉤、充當加密資產交易媒介的特殊的加密貨幣,穩定幣得益於區塊鏈技術在賬戶、賬本和結算機制上的創新,同時具備了加密貨幣的開放性、透明性、去中心化、點對點、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優勢和法定貨幣的價值穩定優勢。筆者認爲,中國香港建立的法幣穩定幣發牌制度設下六個月過渡期,允許持牌發行機構根據自身需求、依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不同法定貨幣作爲穩定幣的錨定資產,順應了數字資產市場蓬勃發展的趨勢,其監管體系兼顧了安全性、靈活性、開放性與透明性,增強了香港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此外,《穩定幣條例》要求在顧及持牌人發行指明穩定幣的目的、業務模式及運作安排下,該發行必須是周全而穩妥的,持牌人必須有專用及足夠的資源以進行其持牌穩定幣活動。也就是說,持牌人的穩定幣業務模式必須穩健可行、商業邏輯明確、應用場景得宜、有發展前景、可持續,有望緊密結合金融創新,爲實體經濟提供支持和服務。
穩定幣在傳統金融體系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發揮着關鍵紐帶作用,不僅能夠顯著提升金融市場的整體運作效率,還將在全球範圍內加速Web3.0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吸引國際資本及創新項目向中國香港聚集,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爲亞洲Web3.0產業核心樞紐的戰略地位,爲區域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新動力,同時也可以爲全球數字金融的規範化及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範例、樹立新標杆。
正因如此,香港特區政府在6月份發表的《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中重申,致力將香港打造成數字資產領域中的全球創新中心,重點強調支持穩定幣和代幣化。
以當前價格計算,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達到3.35萬億美元,而全球穩定幣存量規模約爲2500億美元、全球穩定幣交易量在2024年超過20萬億美元。目前美元穩定幣在全球穩定幣市場中佔比超過95%,這一比例遠高於目前美元在國際儲備體系和國際支付領域的佔比,顯示出錨定歐元、英鎊、加元、澳元、港元的穩定幣規模仍較小。
貨幣國際化是長期的過程,是經濟體綜合實力和金融市場發展的結果,也是政策支持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結果。在筆者看來,香港可藉助自身成熟的金融市場優勢和在虛擬資產方面的制度創新,爲其他法定貨幣的國際化進程提供試驗平臺,推動各法定貨幣在國際支付、結算及投融資等場景中的應用,推動和加速各法定貨幣的國際化和全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