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產庭年度報告:民事案件二審發回重審率持續下降

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發回重審率持續下降。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知識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4)。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簡稱法庭)共受理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6229件(其中新收3015件),審結4213件;未結2016件,同比下降37.3%。

報告表示,在審判質效和解紛力度上,實體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縮短約11.5天。條線審判質效穩步提升,全國條線法院新收民事一審實體案件量下降15.6%,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成效明顯,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作用有效發揮。

與此同時,實質解紛力度加大。報告稱,法庭積極發揮多元解紛渠道作用,重視運用調解和解手段,堅持“能改不發”裁判理念,加大巡迴審判力度,促進定分止爭和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數據顯示,全年法庭審結的民事二審實體案件中,調解撤訴率達40.4%。比如,在涉多項芯片專利申請權屬系列案中,一攬子成功調解涉及法庭及地方法院26起系列糾紛,確保相關芯片技術得到有效保護。在涉“翻譯筆”外觀設計專利無效行政案中,推動與地方法院二審中的相同專利侵權案件一併進行調解,最終促成和解,結束了兩家上市公司長達四年的專利紛爭,使同行競爭迴歸有序狀態,雙方當事人均致信感謝並共同製作感謝牌匾,有關全國人大代表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就本案所涉深層次問題提出修法建議。

報告強調,法庭堅持“能改不發”牢固樹立“如我在訴”意識,對於一審有問題瑕疵的案件,二審堅持能改判糾正就絕不發回重審的裁判理念,除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案件以外,一律在查清事實和補正程序瑕疵後以改判等方式結案,確保糾紛實質高效化解在二審,減少案件程序空轉,減輕當事人訴累。

數據顯示,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自成立以來,二審案件發回重審率持續下降,2024年審結的4213件案件中僅有2案因程序違法發回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