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年度報告發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佈《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年度報告(2024)》,報告顯示,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共受理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壟斷案件6229件(其中新收3015件),審結4213件;未結2016件,同比下降37.3%。實體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縮短約11.5天。堅持“能改不發”理念,僅有2案發回重審,民事實體案件調解撤訴率超40%。
在科技創新司法保護方面,妥善審理涉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科研儀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識產權糾紛,新收發明專利侵權案件818件,佔比超1/4;涉戰略性新興產業案件逐年攀升,2024年佔比近1/3。在“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案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6.4億餘元,細化停止侵權責任的具體承擔方式,並首次明確非金錢給付義務遲延履行金計算標準,促成當事人自動履行。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共受理植物新品種二審民事實體案件276件;審結166件,同比增長6.4%,品種權人勝訴率達90%。推進藥品專利鏈接制度發展完善,自2022年受理藥品專利鏈接二審案件以來,共依法受理37件上訴案件並全部及時審結。加大侵權賠償力度,不斷強化司法裁判對科技創新行爲的導向作用。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有效防止權利濫用,努力破解知識產權維權難題,讓“高質量”受到“嚴保護”。在18起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合計判賠金額8.73億元。
在加強公平競爭司法保護,助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新收壟斷案件79件,審結97件,認定構成壟斷案件17件,同比上升4.6倍。重點加強社會民生領域反壟斷司法,審結涉及教育、醫藥、食品、供水供氣、出行服務、建材供應等民生領域案件31件。新收技術秘密侵權案件34件,審結121件。既依法制裁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和惡意棄權等市場不誠信行爲,也依法制止故意逾期舉證、虛假陳述等不誠信訴訟行爲,同時積極移送騙取授權等違法線索。在“三維製圖”軟件著作權侵權司法處罰案中,對上訴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證據保全裁定、毀滅重要證據等妨礙民事訴訟行爲頂格罰款100萬元,上訴人按期交納並服判息訴。
在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法庭聚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依法公正審理涉外案件,6年來新收涉外案件年均增長23.2%,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我國日益成爲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之一。在“熱穩定葡糖澱粉酶”發明專利侵權案中,依法判決支持丹麥某公司高達2300餘萬元的訴訟請求。積極運用調解方式化解跨國紛爭,2024年法庭審結的涉外案件中,以調解或撤訴方式結案71件,調解撤訴率達到19%。持續以中英文對外發布法庭案件年度報告和裁判要旨,法庭英文網訪問總量超1.2億次。全年法庭審結的民事二審實體案件中,調解撤訴率達40.4%。
(總檯央視記者 李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