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型呼吸中止症 吃安眠藥睡更差

健康熱門

新竹一名42歲黃姓工程師,長期飽受失眠困擾,一個晚上可以醒來3、4次,近幾年多次就醫,服用安眠藥卻不見改善,甚至白天更嗜睡。爲了助眠,他開始睡前喝酒,卻導致上班遲到、工作表現下降。直到某次健檢,護理師提醒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元兇是「阻塞型呼吸中止症」。

新竹身心醫學診所睡眠科專家陳柏安說,許多民衆出現睡眠困擾時,第一時間會尋求安眠藥幫助入睡,但若真正的病因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藥物反而可能讓喉嚨肌肉過度放鬆,加重呼吸道阻塞,導致睡眠品質更差。

陳柏安指出,根據國際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5~10%,但臺灣健保資料統計顯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盛行率僅約0.49%,表示大量患者尚未被發現。

「睡眠呼吸中止症比你想的更危險」,許多人誤以爲打呼代表睡得好,但陳柏安強調,這是最常見的迷思。睡眠呼吸中止症典型症狀包含睡眠中打呼聲大且不規則、睡眠中有喘氣或憋氣現象、白天嗜睡、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清晨頭痛、口乾、情緒不穩、記憶力下降。若出現症狀,務必提高警覺。

陳柏安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睡眠問題,它與多項重大慢性病有密切關聯。反覆缺氧與睡眠片段化,會大幅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更可能導致肥胖惡性循環、情緒不穩及認知功能下降。長期未治療,甚至會提高猝死風險。

隨着「居家型睡眠多項生理檢測」的發展,檢測方式變得簡便,民衆可在熟悉環境中睡覺,配戴小型儀器完成初步篩檢。陳柏安提醒,若有睡眠困擾,切勿自行服用安眠藥或飲酒助眠,應從根本找出原因,避免錯失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