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應急管理局權威支招:汛期避險,這份“安全指南”請收好!
當前,淄博市已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階段。進入汛期,意味着天氣多變,各地進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發期,降雨強度更大、歷時更長,洪澇災害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天氣更加複雜多變,極端天氣明顯增多。汛期自然災害可概括爲氣象災害、洪澇災害及地質災害,主要由降水引起。汛期暴雨局地性、突發性強,雨量大、危害重,常伴有大風與冰雹,並由此引發山洪暴發、河水陡漲、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普通市民該如何應對?如何科學避險,保障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爲此,本報記者專訪了淄博市應急管理局防汛科科長丁乃傑,爲大家送上實用、權威的汛期避險指南。
提前識別預警信號,掌握災害來臨前兆
在進入汛期後,暴雨、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發,市民首先要學會識別氣象預警信號。暴雨預警信號分爲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個等級,顏色越深,雨量越大,災害風險越高。
藍色預警: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黃色預警: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橙色預警: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紅色預警是最高等級,意味着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災害風險極高。
“尤其是看到橙色和紅色預警發出時,務必高度警惕,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丁乃傑提醒。
不同場景避險攻略,照着做更安全
1.在家待着,也要防患於未然:
儘量減少外出,關注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
提前關閉門窗,防止雨水倒灌;
清理陽臺雜物,固定花盆、空調外機等易墜物品;
疏通地漏,確保排水通暢;
低窪住戶可在門口放置擋水板或堆沙袋,防止積水倒灌;
一旦家中進水,應立即關閉電源和燃氣設備,防止次生災害。
2.人在外面,避險動作要快準穩:
暫停室外大型集會和高空、戶外作業;
不要在廣告牌、電線杆、變壓器等危險區域停留;
不要在低窪地帶、橋下、涵洞、河道附近逗留;
不貿然涉水行走,謹防井蓋衝失、下水道倒灌;
駕車或騎車時避開積水路段,水情不明勿冒險通行;
遇到雷雨天氣,要遠離大樹、電線杆、金屬物體,不要在空曠野外逗留,儘快進入有防雷設施的堅固建築內避險。
在山區遊玩時,如發現溪水突然變渾濁,或聽到類似轟鳴的聲音,可能是山洪或泥石流即將發生的信號,應立即向與災害來向垂直的兩側高地轉移,切勿順流而逃或停留在山谷中。選擇植被茂密、基礎穩固的山坡避險更爲安全。
3.被洪水圍困或捲入洪水中,保持冷靜:
儘量抓住漂浮物,如門板、塑料桶、木牀等,幫助漂浮;保持頭部露出水面,節省體力,控制呼吸;觀察水流方向,尋找機會向岸邊或高地靠攏,並持續呼救;儘快撥打110、119或當地應急電話,報告位置和險情,等待救援。
4.暴雨過後,仍需警惕滯後性災害
即使暴雨結束,也不可掉以輕心。強降雨後幾天內,仍可能發生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應避免靠近山腳、陡坡等地質災害易發區域。同時,要檢查房屋結構是否受損,避免進入受損嚴重的建築。如發現道路塌方、橋樑沖毀、山體滑坡等情況,應及時向當地政府或應急部門報告。
尤其是暴雨紅色預警時,淄博市應急管理局特別提醒市民:非必要,不外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切勿游泳逃生,不要攀爬帶電的電杆、鐵塔;遠離傾斜電杆和斷線,防止觸電;泥坯房居民如來不及轉移,可用門板、桌椅等製作簡易木筏逃生。
遇險情時保持冷靜,第一時間聯繫應急救援力量。“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丁乃傑強調,防汛工作關係生命安全,每一位市民都應提高警惕,科學應對汛期風險,共同守護家園。
(大衆新聞·魯中晨報記者 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