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丨孕期哺乳期如何安全變美?這份醫生指南請收好
在孕期、哺乳期,女性會經歷顯著的顏值滑坡,“變美”成了很多產後媽媽的迫切訴求,更有不少媽媽寄希望於醫美治療。然而,孕產期女性經歷激素風暴、代謝重構、免疫調整等複雜生理變化,即使未哺乳,產後3-6個月仍處於生理恢復期,部分生理變化甚至產後1年仍未完全恢復,此時貿然醫美,可能引發“美容變毀容”的風險。
孕期爆痘怎麼辦?皮膚疣增多需要處理嗎?產後脫髮怎麼辦?激光美容還能繼續嗎?5月11日是母親節,在這個致敬母愛的節日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整形外科和醫療美容科主治醫師魏蜀一給媽媽們解答。
Q:孕期爆痘能用醫美手段控制嗎?
A:孕期痤瘡與激素波動、皮脂分泌增多有關。一般的痤瘡可通過溫和潔面、保溼護理改善,待到哺乳期後再治療。若孕期迫切要求治療,建議使用安全外用藥,如壬二酸乳膏(抗菌抗炎)、低濃度過氧化苯甲酰(殺菌控油)等。絕對禁忌的產品包括維A酸類(維A酸、阿達帕林、他扎羅汀等,致畸)、四環素類(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等,胎兒牙齒染色)、異維A酸(強致畸)。此外,光子嫩膚可抑制痤瘡桿菌、調節皮脂分泌、抗炎等,治療痤瘡效果好,但缺乏孕期哺乳期安全數據,建議斷奶後啓動。
Q:產後多久可以醫美注射面部年輕化?
A:面部年輕化常用的填充劑(玻尿酸、膠原蛋白、聚左旋乳酸、羥基磷灰石鈣等)目前均無妊娠期/哺乳期安全數據,部分填充劑含交聯劑或麻醉劑,可能對寶寶有不良影響,且注射美容存在感染、結節形成、炎症後色沉、血管栓塞等風險,建議哺乳期結束或者產後1年再考慮。
Q:孕期出現黃褐斑怎麼辦?
A:70%孕期黃褐斑產後1年內可自行消退,因此建議不予治療,且應注意減少對面部皮膚的刺激。若持續存在,首選方案爲口服氨甲環酸(需醫生評估)。此外,激光、強脈衝光(光子嫩膚)可能加重黃褐斑色沉,若嘗試光電一定尋找經驗豐富的醫生。
Q:孕期皮膚疣明顯增多,需要處理嗎?
A:孕期體內激素變化、皮膚摩擦增多、生理性免疫抑制等因素,會導致疣等皮膚腫物數量增加、體積增大或顏色加深,這是生理現象。多數良性腫物可觀察至哺乳期後再處理。如果懷疑黑色素瘤需立即活檢並緊急處理,生殖器疣應在孕中期處理,普通脂肪瘤、色素痣等建議產後處理。
Q:孕期誤打肉毒素或做激光,會影響胎兒嗎?
A:正規醫美治療應用的肉毒素並不會大量進入血管,肉毒素的分子量較大(150kDa)無法穿透胎盤屏障,且醫美劑量遠小於危險閾值600U,規範使用未發現致畸案例。激光美容大多基於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治療能量穿透淺,理論上僅限於皮膚層,目前未發現對胎兒產生影響。因此,意外治療後需加強產檢,無須恐慌流產。但肉毒素和激光美容均缺乏孕期/哺乳期明確的安全性數據,有潛在風險,已知懷孕或哺乳期的情況下應主動避免治療。
Q:剖宮產疤痕怎樣能小一點?
A:孕婦傷口癒合較慢,懷孕引起的生理變化會致傷口癒合異常(瘢痕增生風險增加),因此建議分期管理。縫合期可以進行美容縫合;癒合期建議拆線時間比常規延長5-7天,且分次拆線;癒合後1周開始持續抗瘢痕治療至少半年。
Q:產後身材走形,抽脂塑形能改善嗎?
A:寶媽身材改變是孕產哺乳留下的母愛印記,屬生理現象,不必焦慮。產後1-2年應採取調整飲食和適量運動減重塑形,醫美改善應在哺乳期過後、體重穩定、身體各方面恢復良好後再考慮。腹部皮膚鬆弛嚴重和乳房下垂嚴重的寶媽,需分別進行腹壁整形術和乳房上提術。對於不願行侵入性手術者,可嘗試射頻技術、冷凍溶脂等。
Q:妊娠紋如何預防和改善?
A:預防方面,應在孕期控制體重,加強皮膚保溼。若已出現妊娠紋,媽媽們產後1年可嘗試黃金微針、CO2點陣激光、點陣皮秒激光、化學換膚等,不過上述手段效果有限且有風險。
Q:產後脫髮嚴重怎麼辦?
A:產後脫髮主要爲雌激素驟降導致的休止期脫髮,一般6-12個月可自愈。若持續1年以上,哺乳期過後可通過米諾地爾搽劑頭皮外用、濃縮生長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頭皮注射等方式治療,嚴重者產後1年可考慮毛髮移植。
Q:孕期毛髮增多能脫毛嗎?
A:妊娠期多毛症多爲生理現象,產後一般會自行緩解。如果想要保持孕期的美觀,建議通過剃毛的方式。永久性脫毛(激光/電解)需哺乳期後進行,激光前已提及,電解可能傳導電流至羊水。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盧茜
封面圖/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