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讓破產重整企業浴火重生

“沒想到十幾年的爛尾樓‘活’過來了,我們終於有家了。”1月8日,全市“2024·政法力量”故事分享會現場,搬進海裕豪苑小區的趙女士激動地握着法官鄭炬的手說。

因資金鍊斷裂,海裕豪苑小區已停工數年,開發商也因無力償還債務而深陷訴訟。市中級人民法院依託“執破融合”機制,成功盤活該項目,化解某置業開發有限公司債務6800萬餘元,助力企業脫困重生。

近年來,市中級人民法院持續深化“生產不停、職工不散、市場不丟、稅源不斷”爲主要特點的困境企業司法救治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以來,全市法院審結破產案件317件,引入投資資金126.6億元,盤活企業107家,釋放土地1.7萬畝。

挽救優先

最大限度助力困境企業重生

市中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破產挽救功能,將破產重整作爲危困企業司法救治的第一選項,能重整少清算,能盤活不退市,最大限度地助推困境企業重生。2020年以來,全市法院重整結案71件,重整程序適用率達21.45%,遠超全國法院同期水平。

齊翔集團是淄博市化工新材料龍頭企業,其核心產品甲乙酮、順酐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因原控股股東廣東某實業集團陷入債務危機,導致齊翔集團揹負百億擔保債務,其下屬核心上市公司齊翔騰達生產經營停滯,企業面臨被拆解危險。

2022年9月29日,市中級人民法院收到了齊翔集團破產重整申請。在此後的7個月裡,經過幾十輪的磋商、談判,最終通過了定向招募引入山東能源集團作爲投資人。2023年5月31日,法院作出裁定,確認齊翔集團重整計劃執行完畢,成功挽救了面臨拆解危機的企業,保護了年產值300億元的優質上市資產。

府院聯動

多方聚力助推風險化解

如何避免企業“一破了之”,留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市中級人民法院聚焦破產程序推進中常見的職工安置、財產處置、集體維權等社會治理難題,推動“1+N”府院聯動機制建設,以常態化、終局性府院聯動,實現“集千家之力,解一企之難”。

山東五洲國際商業運營有限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商業綜合體運營管理,其管理運營的五洲國際窗簾城是江北地區最大的窗簾及輔材交易中心。2021年,山東五洲國際商業運營有限公司因資金流動性不足導致商鋪返租租金不能按時支付、某住宅項目停工。

此後,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後受理了山東五洲國際商業運營有限公司等4家關聯公司破產清算案件。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府院聯動,推動釋放監管資金1500餘萬元保障住宅項目續建完成,同步開展商鋪四至界定、權證辦理等債權人重點關切事項,穩定了廣大債權人信心。

據瞭解,市中級人民法院將破產案件辦理中亟待解決事項分解爲民生保障、財產接管等12個模塊,與政府職能部門建立日常信息共享、通報研判、溝通會商機制。近年來先後探索出“雙向斬斷”“打折代償”等模式,成功化解10餘個市級重點擔保圈風險,依託破產審判累計爲1.8萬餘名職工提供了再就業保障。

機制創新

聚焦前沿加強規範化建設

全市法院積極順應企業破產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導向,探索破產管理人市場化選任模式,有效實現了“市場主體參與、市場規則運作、市場評判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0餘起破產案件按上述方式選任管理人。

在中融新大集團破產重整案中,市中級人民法院創新工作模式,依法公開競選中融新大集團重整管理人。

“通過陽光透明選任,讓執業經驗豐富、業務能力過硬、職業責任感強的管理人競爭上崗,才能爲破產案件的後續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李桐光說。

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探索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模式”,簡化破產案件審理程序,通過縮短受理通知期限等方式,推動破產審判簡案快審,全市法院先後有37起案件實現一次債權人會議解決全部程序性事項。

爲了全面做好破產審判工作,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發了全省首個破產案件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破產事項全流程線上辦理、破產案件全節點實時管控、破產主體全方位智能服務,破產案件審理天數同比縮短30.8%。

魯網淄博新聞熱線:0533-3811076

責任編輯:劉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