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全域治水:清水綠岸是風景也是財富
水清、岸綠、河暢、景美,這不僅是詩意的描繪,更是淄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今年上半年,全市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穩居全省第二,18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曾經遙不可及的“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願景,如今正一步步變爲現實。
在這場水環境治理攻堅戰中,源頭管控與精準施策堪稱改善水質的制勝法寶。一段時間以來,烏河因水質問題備受關注。淄博市生態環境局臨淄分局在例行監測中,敏銳捕捉到烏河東沙斷面氟化物濃度異常升高的蛛絲馬跡。一場歷時數月的溯源行動隨即展開:300餘次採樣分析、排查20餘家企業,最終鎖定某發電公司脫硫廢水爲污染源。該企業在燃煤過程中,氟元素進入廢水,導致超標排放。
問題鎖定後,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立即督促企業投資1400萬元建設脫硫廢水治理工程。自去年11月投用以來,烏河河道氟化物指標穩定達標,烏河水質得以改善。
臨淄區還依託太公湖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打造智慧化水質監測系統與生態修復工程。通過科技賦能與生態治理雙管齊下,如今的太公湖,湖水澄澈如鏡,魚兒自在遊弋,已然成爲市民休閒娛樂、親近自然的“打卡勝地”。
如何讓綠水青山既具“顏值”又有“價值”?沂源縣給出了生動答案。漫步沂河沿岸,藍天白雲倒映碧波,一幅天然生態畫卷徐徐展開。當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構建全域閉環管控機制,通過大數據監管與污染物溯源,整治水環境問題,同步推進“以魚抑藻”“清藻提質”工程,全方位提升水環境質量。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爲沂源縣下龍巷村發展的“金字招牌”。這個位於縣城東南7公里處被沂河碧水環繞的村莊,借勢推出“龍灣水鄉”項目。今年“五一”假期,高山漂流、水上飛人等特色項目吸引超10萬人次遊客,綜合收入突破400萬元,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高青縣投資4000萬元啓動化工園區地下水防滲工程,通過鋪設高密度防滲材料、優化管網結構,爲地下水穿上堅固的“防護鎧甲”。
針對污水處理“最後一公里”,高青縣南嶽污水處理廠尾水溼地淨化項目應運而生。3000萬元的資金投入,讓生態淨化與技術處理深度融合。該項目通過構建人工溼地生態系統,利用水生植物吸附、微生物降解等自然淨化力量,結合現代化處理工藝,大幅提升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標準,讓“達標水”更潔淨,爲河道生態注入優質水源。
爲深度釋放“污水處理廠+溼地”治污綜合體的環境效益,淄博市以標準化管理爲抓手,全力推動人工溼地生態功能最大化。今年3月,《淄博市“污水處理廠+人工溼地”管理辦法》正式印發實施,爲全市人工溼地規範化、精細化管理提供製度遵循。
以此爲契機,全市生態環境部門迅速啓動專項行動,對全市19處人工溼地展開“拉網式”摸底排查。工作人員深入溼地現場,全面覈查水質淨化設施運行狀態、水生植物生長情況、生態修復工程成效等關鍵指標,建立“一處一檔”動態管理臺賬,確保每一處溼地都實現精準化管護。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讓污水處理與生態淨化實現無縫銜接,更讓人工溼地成爲兼具環境效益與景觀價值的城市生態地標。
如今,站在張相湖潛流溼地觀景臺上,清澈的水流在溼地中蜿蜒,岸邊綠樹成行、繁花似錦,這裡不僅是水質淨化的生動註腳,更成爲市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淄博生態治理的腳步從未停歇,淄川區今年計劃投資2.02億元,啓動范陽河污水處理廠和配套潛流溼地項目,持續推進水質淨化綜合體建設。
綠水青山正逐步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生態與發展的良性互動,讓淄博的生態畫卷更加絢麗多彩。
魯網淄博新聞熱線:0533-3811076
責任編輯:劉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