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雄批覈三延役違反地方民意 擔憂事故輻射恐波及南臺灣糧倉
中選會15日爲核三重啓公投舉辦第5場發表會,最終場次由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見圖)擔任反方代表人,莊瑞雄帶着自制的核廢料桶步入會場。(杜宜諳攝)
民進黨立委莊瑞雄15日出席核三重啓公投第5場意見發表會,莊作爲反方代表指出,核三運轉40年已完成階段任務,不應以延役名義重啓,支持方卻迴避核廢料與核安疑慮,若發生事故,輻射污染恐波及南臺灣糧倉,呼籲全國民衆在8月23日投下不同意票。
莊瑞雄回顧,2011年曾陪同蔡英文前總統走訪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當地存放10萬277桶低階核廢料,歷經43年風雨侵蝕,進入廠區仍須穿防護衣。他質疑,低階核廢料至今都無法妥善處理,高階核廢料更是各國難題,真正的世界潮流應是核安,而非一味追求核能發展。
他提到,蘭嶼儲存場選址過程,國民黨當局以興建工廠名義欺騙當地居民,最終卻送入核廢料,事後才向達悟族道歉。類似反對聲音,也曾出現在臺東達仁鄉與金門烏丘,地方政府均以觀光與住民自決爲由拒絕設置,顯示尊重在地民意的重要性。
莊瑞雄指出,核一、核二、核三分別累積約10萬9千桶、近6萬桶及1萬桶核廢料,處置問題懸而未解,卻有人主張延役核三甚至重啓核二,這不是單純的屏東議題,而是全國安全問題。他質疑,以全國公投決定地方高風險設施的存廢,違反公平與住民自決原則。
談到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他指出,當時強震與海嘯摧毀被公認安全的核電廠,導致多個地區農產品長期遭禁。若墾丁附近核三發生事故,輻射影響恐波及南臺灣糧倉,這纔是大家真正擔心的「萬一」。
他重申,全球至今沒有核電廠重啓的成功案例,政府讓核電廠除役是正確決定,就算是童子賢擔任行政院長,也不得不這麼做屏東人有權守護家園,不容外地人將危險設施強加在此,不要因爲距離遠,就把最危險的地方藏在別人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