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解析關稅貿易戰勝敗指標
川普挑起關稅貿易戰,真是標準「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圖爲美國總統川普(左)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路透)
4月2日美國川普總統對貿易對象國正式啓動關稅貿易戰,但在開戰時卻刻意喊話呼籲各國與美國展開談判;顯然提高關稅系希望約制貿易對象國,並且希望經由溝通對話談判協商,迫使對方就範屈服在華盛頓另外提出貿易條件與要求。
迄至目前爲止,各國政治評論家、金融分析師與經貿觀察者都早已看出,提高關稅不過是迫使貿易對象國必須坐上談判桌手段,但此時亦同時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掌握華盛頓對於各個不同貿易對象國,究竟是希望在談判桌上獲得何種成果?
當然若是從關稅貿易戰視角切入,希望解析華盛頓與不同貿易對象國對壘交鋒,究竟如何判斷何者獲得上風,甚至透過談判取得優勢,最後成爲此場關稅貿易戰贏家,其實到目前爲止,各方學者專家都還無法獲得定論。正因如此,才讓川普總統得以不斷高調放話,讓其繼續掌握翻雲覆雨左右談判脈動本錢。
儘管如此,下列幾點看法,倒確實是能夠獲得多方共識:首先就是在華盛頓與貿易對象國相互採取增加關稅對抗措施,並且形成貿易僵局狀態下,基本上是根本無法論斷何方最後能夠真正勝出。增加關稅是希望對貿易對象國施加壓力,讓其感受到如此高額關稅,確實是該國與美國貿易往來不可承受之重,如此纔有可能讓對方甘心坐上談判桌。
其次就要提到美國與貿易對象國若是真想進行談判,首先當然就要理解華盛頓將會提出何種議題,同樣其貿易對手國亦有可能依據美國政府所提出議題,另外再提出不同議題;透過設定議題來掌握談判主導權,這是國際談判最基本技巧。因此在正式談判能夠啓動前,先透過觀察雙方所提出議題清單,大概就能夠看出華盛頓能否掌握全局予取予求。
再者就要依據各個不同議題,分別去理解掌握華盛頓與貿易對象國在各個議題上,其所抱持期待與底線爲何?期待當然是最理想結果,而底線就是最糟糕狀況;假若雙方在特定議題上,期待與底線能夠產生交集,自然就有可能達成協議。假若某方期待遠遠超越對方底線,自然就很難就此妥協獲得談判結果。
不過談判總是要精算整體利弊得失,有時也會利用不同議題條件相互交換,替對方留點餘地,亦就是幫本身爭取些空間,談判並非硬邦邦數學計算,有時就要靠藝術手腕創造想像空間;如何能夠硬到不讓談判破裂,軟到不會喪失立場棄守底線,理論人人會說,但坐上談判桌就未見得能夠如魚得水。
但就目前看來,北京顯然是看穿川普性格上色厲內荏真面目,亦理解到增加關稅其實是把雙刃劍,只要開打相互對抗加碼,最後就是兩敗俱傷,只要不被川普虛張聲勢唬住,同時也能夠抵抗壓力撐得住打擊,到最後美國還是要讓步。
因此北京基本策略就是吃下秤砣鐵了心,除非美國知難而退,出爾反爾吞下苦果將關稅降低,否則絕對不在威迫前提下與美國談判。這就是不論川普如何對外宣稱,北京與華盛頓雙方已在秘密協商,中國大陸各個部會與機構發言人都是口徑一致,絕對矢口否認啓動談判,毫不客氣甩上川普巴掌。
北京立場如此強硬,已經逐漸在國際社會建構出象徵意義;亦讓各國在面對華盛頓時,立場轉趨強硬。就算北京無意運用統戰手段,協調他國共同組織對抗美國統一戰線,光是能夠堅持與美對抗,不會隨意屈服在華盛頓威脅施壓下,就已經在國際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力。
最後就要提醒,由於關稅貿易戰是由美國主動開啓戰端,因此各國只要能夠讓華盛頓真正要求與期待無法得逞,基本上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而北京從根本上拒絕與華盛頓啓動對話協商與談判,其實就已經掌握另種主動權。美國不斷喊話與威脅,立場搖擺條件不斷改變,顯然就是無法讓北京就範,順利讓中國大陸坐上談判桌,整個優劣態勢其實已經相當明顯。
《孫子兵法軍形篇》:「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只要能夠不隨着華盛頓節拍起舞,掌握本身與華盛頓談判節奏與進程,其實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隨着談判期程逐漸拖長,美國社會內部會曝露出更多弱點,只要不放過這些漏洞與缺失,自然就會在談判桌上取得優勢。
從川普原先認爲各國都會俯首稱臣,爭先恐後前來華府與其政府團隊談判,到目前發現各國逐漸採取觀望態度,並且刻意放慢談判節奏並將戰線拉長;其實更加證明川普挑起關稅貿易戰,真是標準「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