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2025 北京九三閱兵的多重意義

解放軍九三閱兵舉辦在即,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圖爲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在進行訓練。 (中新社)

今年9月3日,北京舉行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週年」閱兵大典。這場閱兵不僅是一場軍事儀式,更是一次政治宣示、歷史敘事與國際戰略動員的多重結合。透過這一盛大場面,中國向內凝聚民族意識,向外展示大國實力,同時在動盪的國際局勢中傳達自己的戰略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此次特別強調「中國人民抗日」勝利的閱兵,因而也給予中共之外角色相當的空間。

中共強調自己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角色,藉由閱兵強化人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合法性的認同。80年後的紀念儀式不僅是悼念犧牲者,更是提醒國人「勿忘國恥」,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敘事。閱兵的宏大場景與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使這場活動成爲強化民族共同記憶的關鍵儀式,也使得中日關係暫時冷淡,甚至出現民衆之間的摩擦。

此外,解放軍將在閱兵中,大規模展出高超音速導彈、反艦武器、無人作戰系統與電子戰裝備,並由徒步方隊、裝備方隊及空中梯隊組成,全面展現解放軍在新質作戰力量方面的進展。這不僅顯示出中國軍事科技的提升,也傳遞出「有能力守護國家主權與核心利益」的訊息。對內而言,軍改後的部隊需要透過閱兵檢驗組織成效;對外而言,這是中國向美國及亞太周邊國家發出的戰略威懾信號,尤其在臺海、南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更具分量。

此次閱兵的另一亮點是多位國際領導人的參與,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亭、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伊朗總統與部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腦。他們的出席被部分西方媒體形容爲「動盪軸心」,象徵着一種挑戰美國主導秩序的戰略聯盟。值得注意的是,閱兵與天津剛落幕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相互呼應,體現出中國正積極推動「多極世界」與「全球南方合作」的外交格局。透過高規格的國際場合,北京企圖展現自己作爲替代性大國領導者的角色。

此次閱兵同時也是中共鞏固政權的重要儀式。習近平將親自檢閱部隊,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在軍改與反腐之後尤其具有象徵意義。閱兵的嚴格組織與高規格安全管控,也展現出政權的動員能力與社會掌控力。對國內羣衆而言,這場盛典傳遞出「中國強大而穩定」的信號,有助於加深對領導層的信任與認同。閱兵既是展示實力,也是政治表忠,凸顯領袖核心地位的必要環節。

整體而言,2025年的九三閱兵既有紀念歷史的莊嚴意義,也具有面向未來的戰略考量。它將中國定位爲二戰勝利的貢獻者,同時展示了在新時代的軍事實力與全球抱負。對內,它鞏固了民族認同與政權合法性;對外,它展現了軍事威懾力與外交號召力。閱兵所傳遞的核心訊息,是中國不僅要守護自身的主權與安全,更要在世界秩序重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