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呼倫貝爾研討“融合之路”

今年是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石刻祝文發現45週年。爲了深入挖掘這一重要歷史遺蹟的文化內涵,推動相關地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屆“融合之路”文化交流座談會於7月30日至8月1日在呼倫貝爾市舉辦。

來自北京、內蒙古、山西、河南等地的專家學者及文旅界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呼倫貝爾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展開研討,共同探索通過文旅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融合之路”文旅品牌新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王巍等專家學者,圍繞“融合之路”的歷史淵源、考古發現、文化交流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專家們表示,拓跋鮮卑這一古老民族的歷史發展軌跡貫穿了內蒙古、山西、河南等地,其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是各地共有的寶貴財富。此次座談會的召開,搭建起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將促進三省區形成發展合力,共同挖掘、保護和利用珍貴的文化資源,推動文旅事業繁榮發展,實現文化資源共享與互利共贏。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了拓跋鮮卑歷史文化園、額爾古納民族博物館、拉布大林鮮卑墓葬羣遺址、扎賚諾爾博物館、蘑菇山鮮卑墓葬羣遺址等重要文化場所。這些考察活動不僅豐富了會議內容,更爲區域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1980年7月30日,考古工作者在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內發現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公元443年派遣中書侍郎李敞祭祖時所刻的祝文。這一重大發現證實了嘎仙洞就是《魏書》中提到的拓跋鮮卑的祖廟石室。鮮卑族世居中國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記者 李玉琢 通訊員 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