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學者登諾貝爾會議!與20位經濟學巨擘齊聚德國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助研究員李宗憲,以及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樑斐琪,獲邀參加第八屆林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議。(本報系資料照)

第八屆林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議將於2025年8月26日至30日於德國林島舉行,預計邀集約20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來自全球55個國家、近300位青年學者齊聚交流,其中臺灣2位青年經濟學者脫穎而出,獲邀出席盛會,分別是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助研究員李宗憲,以及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樑斐琪。

中研院表示,林島經濟學獎得主會議每3年舉行1次,甄選競爭激烈,今年與會者多爲30歲以下的青年研究者,女性比例達44%,展現持續成長的學術年輕女力。本次大會聚焦金融體系穩定、制度競爭、氣候政策與國際合作等全球議題,並首度在經濟學場次中引入「開放交流」(Open Exchanges)議程,鼓勵跨國年輕學者自由表達,促進積極的意見交換。

中研院介紹,李宗憲長期研究消費者信用市場,與本屆會議「金融體系脆弱性」議題息息相關,他的研究中,關於資訊不對稱下信貸市場與政策設計的關鍵理論基礎,正是奠基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ouglas Diamond、Philip Dybvig與Bengt Holmström的研究成果,Diamond與Dybvig揭示了自我實現的擠兌危機,深刻影響存款保險與金融穩定政策的設計,更是李宗憲探討信用市場脆弱的重要理論來源;而Holmström在契約理論領域的卓越貢獻,爲他分析資訊不對稱情境下的信貸市場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

李宗憲表示,能夠與全球頂尖學者面對面交流,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期待從諾貝爾獎得主及國際同儕的互動中,獲得寶貴的研究啓發與建議。」也計劃參與「科學散步」(Science Walks)等非正式交流活動,瞭解資深學者如何規劃研究方向與經營學術生涯,汲取學術之外的成長養分。

樑斐琪提到,深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omer「內生成長模型」研究啓發,而能在學術生涯初期參與林島會議,與對經濟學有重大貢獻的諾貝爾得主直接交流,意義非凡,非常感謝遴選委員會的肯定,也期許自己能借此機會持續精進研究實力,除與大師互動外,也期待與全球青年學者交流,探討人工智慧時代下經濟學家的角色演變,以及各國對近期美國關稅政策與全球經濟走勢的觀察與預測。

林島諾貝爾得主會議自1951年起舉辦,秉持「教育、啓發、連結」的核心理念,70年來致力促進諾貝爾獎得主與青年學者的跨世代對話。本院自2017年起與林島會議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爲學術夥伴,持續推薦優秀青年學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