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國專家齊聚高雄 海保署國際研討會聚焦「陸海空」治理
美國太平洋打擊分隊(PST)由Meagan Bowis 少校在會中分享其在海域災害應變上的實戰經驗。(海保署提供)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15、16日在高雄舉辦「2025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邀集來自美國、法國等9國海洋環境領域專家齊聚臺灣,聚焦「陸、海、空」多面向環境治理,展現臺灣在海洋永續與跨域聯防上的前瞻格局。
美國環保署(EPA)在會中高度肯定臺灣在海洋治理上的努力,並詳細介紹其「無垃圾水域計劃」(Trash Free Waters, TFW)。以「源頭阻絕」爲核心策略,透過科學化溯源技術,追蹤廢棄物的來源、流向與環境影響,進而制定具體減量方案。計劃不僅提升水域清潔度,更促進政策制定與社區參與,已得顯著成果。EPA代表表示,未來希望與臺灣擴大合作,將交流面向拓展至跨域治理與永續發展。
此外,美國太平洋打擊分隊(PST)也由Meagan Bowis 少校在會中分享其在海域災害應變上的實戰經驗。PST肩負油污與化學物質災害的主、次要應變任務,此次特別介紹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規模去污案例,並展示其應變設備、人員訓練與技術顧問團隊(TEAG)運作模式。PST以鋰電池貨輪事故爲例,說明如何整合環境監測、船損評估與風險決策,展現美方在高風險海域事件中的應變能力與技術深度。
我國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也在會中介紹空勤單位海上災害救援能量,強調臺灣具備空中支援與海上應變的整合能力,逐步建構「跨機關國家隊」應對海洋油品與化學品污染。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海委會秉持「三安四海」理念,推動「國安、治安、平安」三安目標,並在「污染防治、廢棄物治理、生物保育、產業發展」四海面向持續深化國際合作。
海保署指出,本次研討會涵蓋陸域溯源管理、海洋污染災害應變、空勤海上救援、災後復原與人才培訓等議題,深化技術交流與跨域合作,爲守護臺灣海域與生態永續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