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國家公園走過半甲子 國際學術研討會聚焦保育與創新願景

金管處今日盛大舉辦「金門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儀式,展開爲期3天的國際交流盛會。(圖/金管處)

走過半甲子,金管處今(22)日盛大舉辦「金門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儀式,展開爲期3天的國際交流盛會。活動以「回顧與展望:人文、韌性與創新的未來」爲主軸,由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致詞揭開序幕。他表示,金門國家公園自1995年成立以來,長年致力於保存僑鄉與戰地文化、修復傳統聚落與史蹟,並推廣自然生態與地景保育,促進環境教育與觀光永續。今日的國際研討會,正是30年深耕成果的展現。

據瞭解,此次研討會廣邀來自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與我國學術界、生態保育、文化推廣等領域專家學者參與,並特別邀請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城鄉發展處長黃儒新,以及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副處長彭致和等貴賓代表,與在地居民共同與會。

國家公園署指出,金門複雜的歷史轉折與特殊的地緣位置,使得這座島嶼羣在閩南區域史、臺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中均具有獨特的地位。豐富多元的生態環境,更是拓展島嶼研究及思索永續發展的重要基地。金門國家公園的成立爲保存豐富的傳統建築、戰役史蹟及自然生態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家公園署表示,隨着該署自2023年組改成立後,整合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溼地以及海岸的經營管理,執掌國家公園法、溼地保育法及海岸管理法,也代表臺灣在國土與保育系統的擴大及整合,展現臺灣整體自然與人文資產管理體系的升級與擴展。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不僅是金門國家公園邁入30週年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臺灣國家公園體系邁向國際接軌與永續治理的新階段。

國家公園署說明,金門國家公園長年致力於戰役史蹟活化、閩南文化保存、島嶼生態覆育等工作,未來將持續強化跨域整合,透過科技應用、社區參與、低碳旅遊等策略,推動地方創生與韌性治理。此次會議將發表多場專題演講與研究論文,涵蓋氣候變遷、文化資產保存、生物多樣性及國際合作等議題,期以全球視野對話在地行動,共築永續願景。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跨海出席「金門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感謝各界長年來的努力與支持,讓金門在世人眼中不再只是冷戰最前線。(圖/金管處)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特別感謝各界將近30年來的努力與支持,包含各領域專家學者持續投入調查研究,金門縣政府、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金門的許多團體及居民,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同心協力,讓金門在世人眼中不再只是冷戰最前線,更是許多東南亞後裔懷念的故鄉、自然生態保育的基地,與世界高度連結。

董建宏強調,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變化的挑戰,金門所展現的堅強信念及海外冒險精神,正是臺灣面對世界變局的韌性典範,更顯見金門對臺灣的重要性。

金管處表示,未來將與金門縣政府密切合作,邀請國內外學者持續對金門歷史、生態、文化投注心力,讓金門國家公園持續深耕保育並拓展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