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答好產業發展“必答題”
原標題: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答好產業發展“必答題”
過去的一年,對宜春市來說是頗爲不易的一年。面對碳酸鋰市場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的不利形勢,該市堅定不移發展鋰電新能源首位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步伐,去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設區市前列。
“這兩年,我們努力用‘量的增長’克服‘價的低迷’,特別是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答好產業發展‘必答題’,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宜春市委書記嚴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市按照“上游控、中游拓、下游爭”的總體思路,堅持規劃引領、創新驅動,建立了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加快推動科研成果運用轉化等相關制度,初步探索出了鋰電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024年,宜春市碳酸鋰產量居全國第一,鋰電池產量由2022年的3GWh增長到2024年的39.5GWh,產業鏈中下游佔比由2022年底的39%提升至目前的63.5%,構築了龍頭拉動、配套跟進、集羣發展的產業梯隊。
“市場波動只是發展中的陣痛,從長遠看鋰電新能源產業依然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活力的賽道,依然是宜春市工業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嚴允介紹,通過持續多年的科研攻關,宜春含鋰瓷土礦的提鋰技術已向第四代迭代升級——當地企業通過硫酸鹽綜合法技術,把鋰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未來碳酸鋰生產成本有望持續下降。接下來,宜春市將以全面提高鋰冶煉剩餘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水平爲目標,鼓勵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更好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宜春還全力探索建立“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科研攻關機制,通過建立產業界出題、聯席會議選題、產業重大科研攻關專項交題、科研攻關全過程管理答題、成果高效轉化驗題“五大機制”,努力破解一批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展望宜春未來,嚴允認爲,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着力優化產業佈局,加強技術研發攻關,守牢生態環保底線,奮力打造國際一流鋰電新能源材料及應用集羣,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鋰電新能源領域內的競爭力、市場話語權。
江西日報特派全媒體首席記者 朱華(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