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破題涉企監管 讓合規經營者輕裝前行
今年以來,寧夏銀川市在全區率先出臺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秉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理念,篩選出首批優質“白名單”企業,配套梳理免檢降頻檢查事項清單,全力打造“守信者受益、合規者減負”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監管從“按住企業”轉向“託舉企業”。
爲確保名單權威性,銀川市嚴格履行“企業自主申報、部門聯合審查、會商認定、市政府專題會研究審議、公示公告”五步評定程序,審查單位針對自主申報的872家經營主體開展聯合審查,以信用狀況爲基礎,對申報主體實施全景式畫像,綜合考量企業合規經營、依法納稅、勞動保障、發展潛力等因素,嚴把“白名單”入口關,最終篩選出信用等級高、合規經營的112家企業列入首批“白名單”,爲全市企業樹立“合規經營者輕裝前行”的示範標杆。
同時,爲最大化政策獲得感,提升“白名單”企業的體驗感,銀川市以清單化呈現行政執法事項,釐清執法邊界,確保檢查既不缺位也不越位。配套梳理並公佈了首批221項免檢降頻事項清單,聚焦高頻、共性檢查領域,實現“一次梳理、全域適用”的標準化管理,在市級層面,生態、住建、交通等11家市直部門共推出35項免檢降頻檢查事項,在縣(市)區層面,共推出186項免檢降頻檢查事項。同步推行“非現場監管”方式,通過在線監控、視頻巡查等智慧手段降低現場檢查頻次,實現“無感化”管理。“白名單”企業在遇到不規範的行政檢查行爲時,可通過企業服務專線(5556666)及時反映問題線索,對於違規檢查行爲實行“即訴即查”。
爲確保名單的公信力,銀川市實行動態管理模式,一方面,實行正向擴容,定期開放申報通道,持續吸納更多的合規企業進入“白名單”;另一方面,設立“一票否決”動態監測和退出機制,對已入選企業進行定期複覈和不定期抽查,對違規企業即時清退並公示。通過能進能出的靈活機制,打破終身制保護殼,積極引導企業築牢合規底線,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確保“白名單”企業的含金量和政策實施的可持續性,實現“准入—評估—退出”的管理閉環。
來源:銀川市營商環境促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