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經濟學第四章:銀行監管的終局之戰

《臺灣銀行家》第183期 CBDC貨幣未來式(臺灣金融研訓院)

「巴塞爾資本協定III終局」規範,一旦通過,將使大型銀行應計提資本顯著提高。

1月6日,聯準會發出一則新聞稿,內容非關利率政策,卻讓金融圈震驚。美國央行的二把手、主導銀行監管的最高負責人巴爾(Michael Barr)突然提前辭卸聯準會副主席職務,並表示最多隻做到2月28日。

在離任之前,巴爾主導了美國金融法規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謂「巴塞爾資本協定III終局」(Basel III Endgame)規範,一旦通過,將使大型銀行應計提資本顯著提高。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川普針對金融業提出的政見主軸就是放寬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減少政府幹預,以提升金融市場的競爭力。隨着巴爾下臺,資本要求相關規範的制定也將暫時中止,這無異爲川普放鬆金融管制政策清除了路障,並標誌着一個更寬容友好的監管時期的到來。

除了牽動美國銀行業未來的監理路徑,巴爾的辭職也引發聯準會獨立性的討論。雖然親近川普人士之前即放話要開除巴爾,但聯準會爲一獨立機構,其理事(含副主席)的任命須經參議院同意,因此,總統是否有權決定其去留,尚存在法律上的爭議。

巴塞爾資本協定III終局源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監理者希望透過提高銀行資本以增加銀行面對衝擊時的緩衝能力。該協定草案在2023年7月首次公佈,由於大幅提高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的資本計提,其中大型銀行資本平均提高約16%,因而遭受業者強烈抨擊,就連聯準會7位理事中的2位(均由川普任命)也投下反對票。面對反彈聲浪不斷,巴爾在去年9月終於調整了巴塞爾資本協定III終局的內容,力道減弱不少。

巴塞爾資本協定III終局規則的制定由聯準會主導,並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通貨監理局(OCC)共同商討決定。就聯準會部分,目前有7名理事,其中兩位──鮑曼(Michelle Bowman)與華勒(Christopher Waller)屬共和黨,預期川普將從中挑選一位來接任金融監管副主席的位置。另外,川普亦有權提名FDIC和OCC的人事,惟名單尚未公佈。鮑曼出線的機率較高,她曾反對其同僚巴爾提高銀行資本的計劃,認爲其未盡合理,且不符美國銀行業的特性。若鮑曼接替巴爾的位置,美國銀行業的法定資本適足率可能維持於目前水準不變,這對銀行業務的擴展以及銀行股價將是利多。

除了要求銀行提高資本適足率之外,拜登執政時期被詬病的監管措施還包括聯準會的壓力測試過程不夠透明、金融併購案審覈時間過長以及銀行業者認爲有時不盡公平的金融檢查等。這些措施未來都有可能調整或放寬。

終局之戰出師未捷,巴爾黯然提前謝幕,他表示這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決定。至於華爾街的反應如何?看看1月6日美國銀行股的表現便可知道。(三之三;摘自《臺灣銀行家》;作者爲合庫金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