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山佳考古 匯民意拚列文資
苗栗縣文觀局委託足印文化辦理山佳考古遺址評估計劃,26、27日于山佳國小舉行說明會,展示出土文物並彙集民意以保存文化資產。(呂麗甄攝)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委託足印文化公司辦理「竹南鎮山佳考古遺址文化資產價值評估計劃」,26日起一連兩天于山佳國小舉行4場次說明會與教育推廣活動,公開近1年來的研究成果,展示出土文物並彙集民衆意見,作爲後續文化資產審議與保存依據。
山佳遺址位於苗栗縣竹南鎮山佳里與頭份市山下里之間,年代推估約距今3200年前至1800年前之間,主要分佈於公義路沿線。1983年由文史工作者謝佳榮首次發現出土陶器與石器,文化層厚度可達1公尺。居民至今仍可在空地發現陶器碎片,顯示具高度研究價值。
山佳考古遺址爲臺灣重要命名考古遺址之一,2008年由劉益昌主持的「苗栗縣山佳遺址文化內涵調查研究」計劃,測得年代校正後爲距今2310至2040年前。陶器以橙紅色灰黑胎夾砂陶爲主,橙紅色泥質陶爲輔,器型以罐形器、鉢形器居多,並見斧鋤形器、矛鏃形器、石刀、刮削器及玉環等生活與交換物品。研究建議擴大發掘,釐清文化層分佈。
計劃主持人蕭清鬆指出,山佳遺址揭示臺灣史前文化交流網絡,出土文物顯示當時人羣不僅定居於此,還與臺灣東部及北部地區保持密切貿易往來。此次調查發現3個完整陶罐及捕魚、耕作工具,陶器風格包含中部營埔文化及北部圓山文化與植物園文化,顯示史前人羣頻繁移動並進行文化交流。
文觀局表示,研究成果整理完成後,將送交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由專家學者討論後續保存與處置方案。說明會也提供民衆參與討論與意見交流的機會,並安排教育推廣活動,透過文物展示與實作,深化民衆對史前文化的理解與保存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