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連署破百 盼南山公墓列文資

民間團體透過長期走讀、穿梭在南山公墓區展開踏查,喚起更多人重視南山公墓的保存價值。(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黃琬晴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下週就是清明節,守護南山公墓民團宣佈,支持守護連署團體27日正式破百。公墓去年底已暫定文化景觀,臺南市政府文資處預計4月下旬召開文資審議,守護南山公墓教師應援團執行秘書吳延晃說,盼登錄文化景觀,以利未來規畫「國家墓葬文化歷史生態觀光保存園區」,爲在地居民帶來觀光收入,創造文化財。

位於南區的南山公墓是臺灣現存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古墓羣,歷史超過400年,有逾5萬門墳墓,當中不乏歷史名人墓冢如巴克禮牧師、清代文人林朝英、傳奇素人畫家洪通等,惟隨着周邊陸續發展、大樓興起,市府規畫於此闢建殯葬專區,多年來上演開發、保存拉鋸戰。

主張保留墓葬文化價值的民間團體,從2019年推動反迫遷公墓並守護南山公墓,迄已累計提報100門墳墓,連署團體至27日正式達100個,顯示愈來愈多人認同南山公墓價值。

吳延晃表示,6年來持續透過辦理走讀、探查、講座等方式,許多人循着公墓尋根,找到先人的歷史,另也透過走讀陸續挖掘有特色墓冢。4月4日是兒童節也是清明節,當天還將利用走讀活動,爲「囝仔墓」送上獻花、除草。

南山公墓「囝仔墓」多爲年幼夭折、來不及長大的孩子葬在此,早逝的囝仔沒有子嗣,親人可能也已離世,長期乏人管理也被視爲無主墓,近年都會利用兒童節這天幫他們掃墓獻花。

吳延晃提到,6年來透過走讀介紹清代府城文人林朝英,一路從崇道崇文坊、湯德章紀念公園前身曾爲林朝英宅邸「一峰亭」所在,最後來到南山公墓看他身後長眠之地,讓很多參與走讀民衆印象深刻,「歷史躍然眼前」。

南山公墓暫定文化景觀,等於爭取文資身分走到最後一哩路,文資處30日上午將召開文資審議公聽會,說明文資審查程序,當天下午安排文資委員們現勘,並聽取民衆意見,預計4月下旬召開文資審議,屆時由委員投票表決是否登錄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