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可望維持95元比禁令前略低 豬農憂若發生第2波疫情恐掀退養潮
國內豬隻今起恢復拍賣,經與拍賣市場及產業端協調,養豬協會預期毛豬拍賣價可望維持每公斤約95元,比10月22日實施禁令的收盤價99元略低。記者黃仲裕/攝影
爲期15天的非洲豬瘟禁宰令今解封,國內豬隻今起恢復拍賣,禁令期間累積的39萬頭滯場豬隻,預估明年3月前調節完成。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經與拍賣市場及產業端協調,解禁後毛豬拍賣價預計維持在每公斤95元,比10月22日實施禁令的收盤價99元略低。但有豬農擔心禁令解除,一旦防疫鬆懈,引發第二波大感染,恐掀起退養潮。
潘連周指出,禁運期間豬隻延後出欄十多天,平均體重增加10公斤,預計拍賣重量來到130至140公斤之間,肉質口感仍在良好範圍。部分豬肉攤商已「磨刀霍霍」準備開市,消費者也普遍裡解非洲豬瘟非人畜共通傳染病,餐飲業對溫體豬亦有高度需求,預期市場買氣可維持強度。
臺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也說,現階段市場不致出現豬價暴跌,主要因冷凍肉庫存偏低,加上國內消費者普遍偏好溫體豬,且政府與拍賣市場已有控盤與分流措施。但他憂心,比起價格波動,更擔心疫情可能出現第二波擴散,屆時恐掀起小型養豬場退養潮,養豬產業變成財團天下。
張佑誠表示,禁宰期間全臺估計累積逾30多萬頭待宰豬隻,「病毒到底躲在哪裡沒有人知道」,一旦運輸車輛進出、拍賣場重新恢復運作,將大幅增加傳播風險。他呼籲所有產業鏈相關業者,從養豬場、運輸車輛到屠宰場、拍賣市場及肉品市場,每一環節都必須謹慎消毒防疫,不能有任何疏漏。
張佑誠說,現階段的重點不是市場價格能否回穩,而是這段「禁運禁宰空窗期」是否真正封鎖病毒。唯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避免廚餘回到豬隻食物鏈,纔是杜絕非洲豬瘟的根本作法。
根據農業部最新「養豬頭數調查報告」,國內養豬產業規模持續萎縮,養豬場數、在養頭數均創歷年新低。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在養豬隻總頭數約505.8萬頭,較去年同期再減15點7萬頭;養豬場數剩5552場,較去年同期減少152場。若從近10年觀察,養豬場數量更從近8千家銳減至5千多場,降幅高達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