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志成城打好防汛搶險這場硬仗

本報特約評論員

越是汛情當前,越要同舟共濟;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萬衆一心。防汛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應盡心盡力。應對嚴峻的雨情汛情是當務之急,及時轉移羣衆是防汛搶險的關鍵措施。爲應對此次強降雨,各類救援隊伍和基層力量密切協作、迅速行動,有序組織受威脅羣衆安全轉移。相信全市上下團結一心、攜手共進,一定能打贏防汛搶險這場硬仗,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並推動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7月28日12時,北京市氣象臺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預計當晚本市大部分地區6小時降雨量達150毫米以上,個別點位可達300毫米以上,山區及淺山區出現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風險極高,低窪地區可能出現嚴重積水,需高度關注並注意防範。28日20時,市防汛指揮部啓動全市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市防汛指揮部提醒廣大市民密切關注預警預報和安全提示,請各單位落實響應措施並做好相關應對準備。

紅色預警面前,防汛搶險是一場大考,既考驗城市韌性和防災減災搶險能力,也檢驗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爲應對此次強降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北京市各地各部門嚴格按照預案落實降雨防範應對措施,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響應機制,組織搶險救援力量奔赴受災一線,全力做好防汛搶險相關工作。數字最有說服力:密雲區消防救援支隊成立5支、56人的突擊隊向受災地區進發,並利用無人機開展現場偵測。另有區級隊伍10餘支1220人,市級隊伍支援252人蔘與搶險救援;密雲、懷柔、延慶3個公路分局調配首發、養護集團等應急力量514人,出動146臺套機械設備,全面開展公路巡查與搶險;此外,電力、電信、聯通、移動等應急救援隊伍均在受災現場爭分奪秒開展故障巡查和應急搶修……在狂風暴雨中,人們或許無法看清救援人員的面孔,但大家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守護家園的逆行者。

應對嚴峻的雨情汛情是當務之急,及時轉移羣衆是防汛搶險的關鍵措施。爲應對此次強降雨,各類救援隊伍和基層力量密切協作、迅速行動,有序組織受威脅羣衆安全轉移。截至7月27日10時,密雲區已轉移受威脅羣衆1552戶3270人;懷柔區已轉移668戶1277人;延慶區已轉移418戶854人。目前,救援搶險行動仍在緊張進行中,氣象預警也未解除,未來幾天出現災害的風險很高,不可掉以輕心。只有在應對氣象挑戰中不斷提高應急處置和服務保障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守護城市安全。

應對強降雨是衡量城市文明建設水平的一把標尺,也是映照市民文明素養的一面鏡子。此次防汛搶險救援中,一個個凡人英雄競相涌現,他們的故事綻放奪目的人性光輝,溫暖着整個社會。7月26日晚,懷柔區懷北鎮大水峪村65歲村民劉大爺,用私家車封堵路口,在湍急水流前築起“人肉警戒線”,在暴雨中獨守危險路段,整夜未眠。7月24日下午,在通州區瞳裡大街附近,一對騎着電動自行車的母女被突如其來的暴雨“困”在路邊。手足無措之際,一位女車主及時趕到她們身邊,爲母女倆提供了溫馨的避風港灣,並將其安全送回家中……一幕幕暖心場景,見證了北京市民的古道熱腸、急公好義,託舉起了城市的文明高度。

最是風雨見初心,關鍵時刻顯擔當。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防汛形勢嚴峻複雜,各部門、單位應繼續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發揚連續作戰不怕疲勞的作風,高度警惕強降雨及次生災害,紮實做好汛情分析研判工作,加強地質災害防範應對,以“萬全準備”迎戰“萬一可能”。同時,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各類媒體渠道和各種宣傳手段滾動更新發布預報預警和提示信息,動員市民羣衆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掌握避險自救技能。

防汛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應盡心盡力。每一位市民都應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指揮調度,遵守防汛各類要求,做好個人安全防護,併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爲防汛搶險貢獻一份力量。

越是汛情當前,越要同舟共濟;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萬衆一心。全市上下團結一心、攜手共進,凝聚起黨羣同心、幹羣合力、衆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一定能打贏防汛搶險這場硬仗,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並推動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