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聚焦“七下八上” 打好防汛備汛主動仗
當前,防汛工作已進入“七下八上”關鍵期,商城縣面臨“氣溫偏高、降水面弱點強、時空分佈不均,可能出現旱澇轉換”的複雜態勢。面對這場關乎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的“防汛大考”,該縣堅持防汛抗旱統籌推進,以一系列紮實舉措打響防汛備汛主動仗。
據悉,商城縣境內水利設施星羅棋佈,共有中小型水庫161座。目前,3座大中型水庫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安全運行;159座小型水庫中,13座空庫待命,146座保持半庫或低水位運行。這些分佈在縣域各處的“水域調節器”,正爲防汛抗旱發揮着關鍵調控作用。
“汛期裡,我們加密巡查頻次,雨天更是隨時檢查,絕不能讓水庫出半點紕漏。”鮎魚山水庫水文站站長樑德友每天堅持實地巡查,詳細記錄水位變化、溢洪道運行狀況。
入汛以來,商城縣已經歷七次短時強降雨。其中,6月18日至21日的強降雨過程中,分別啓動了防汛四級、三級應急響應,提前轉移94戶206人,實現“應轉盡轉、不落一人”。“接到預警後,我們立即逐戶敲門通知,協助羣衆轉移物資、撤離至安全地帶,確保危險區域無人員滯留。”伏山鄉村幹部吳澤勇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這個山坡是地質災害點,村裡不僅立了醒目的警示牌,還手把手教我們識別預警信號。一旦有險情,村幹部都第一時間來喊我們轉移。”蘇仙石鄉村民餘弟明坦言,這些細緻措施讓大家心裡踏實了許多。
作爲大別山山區縣,每逢汛期,商城縣尤其南部鄉鎮常面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針對全縣85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和1421處山洪災害危險點,該縣持續強化排查整治與動態巡查力度,在各隱患點統一設立警示牌、佈設臨災預警信號裝置,並安排專人實時監測。
在物資保障方面,商城縣也已提前備足了防汛物資,包括12萬條麻袋與編織袋、5220平方米編織布、300噸砂石料、16艘橡皮艇、8艘衝鋒舟、234臺發電機、220臺排水泵等。各鄉鎮同步租賃挖掘機、剷車等大型搶險機械,並建立應急調用機制,確保“隨用隨調”。“這些物資都提前做了全面檢查和保養,就爲了險情發生時能馬上派上用場。”防汛物資儲備中心工作人員黃啓彬介紹道。
此外,爲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城市內澇,該縣還加強城區地下管網疏通養護,統籌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門加密路面巡查。強降雨期間嚴格落實“景區應關盡關、危險廣告牌應拆盡拆”等要求,全力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全縣357支應急隊伍共8125人24小時備勤待命,供電、通訊搶修隊伍也已做好應急準備,隨時響應突發狀況。
“我們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密會商研判頻次。遇有橙色或紅色預警,立即組織應急、自然資源、氣象等部門開展集體研判,確保早預警、早處置。”商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吳昌明說,全縣上下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實抓細各項防汛措施,通過壓實“縣鄉村組戶”五級包保責任、強化應急演練等方式,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應對能力。(來源:商城縣委宣傳部 作者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