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不只是沒防曬 醫籲避免「5大NG飲食習慣」:多喝常溫水
夏季越來越熱,生活中的一些習慣讓你更容易中暑。 圖/ingimage
根據日媒「Esse-online」報導,夏季高溫持續不退,梶之木內科醫院院長梶尚志醫師提醒,除了補充水分與鹽分,日常飲食習慣也可能悄悄提高中暑風險。以下5大「NG習慣」,你中了幾項?
1. 不吃早餐
人體在睡眠期間已經出汗、處於輕度脫水狀態,若早上空腹出門,能量與水分不足將使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注意力降低。建議即使再忙碌,也應簡單吃點香蕉、優格、味噌湯等補充熱量與水分。
2. 過度依賴含糖飲料
雖然口渴讓人容易選冰涼汽水或果汁,但高糖飲品會讓血糖升高併產生「隱性脫水」,此外也會降低正餐食慾,造成營養不良,應優先選擇水、麥茶或含鹽電解水。
3. 過度減鹽
雖然控制攝取鹽分有益心血管健康,但夏天大量流汗時若鹽分不足,易引發水分失衡、倦怠、頭暈等中暑徵兆。適量攝取味噌、日式醃梅、鹽昆布等富含礦物質的含鹽食材,有助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
4. 偏食與食慾不振
只吃冷麪、冰品等清爽食物,會導致蛋白質與熱量攝取不足,使身體變虛弱、耐熱力下降。建議搭配豆腐、雞胸肉、納豆等高蛋白易消化食材。吃涼麪時也可以搭配煎蛋、雞絲、鮪魚或溫泉蛋等,一起補充蛋白質。
5. 過量的冰品與冷飲
吃太多冰品、冷飲會讓身體過寒,降低腸胃機能、導致消化不良與食慾下降。專家建議控制在每天一次,其餘時間多喝常溫開水或麥茶,用餐時或睡前可搭配溫熱湯品調理腸胃。
醫師強調,預防中暑不只靠防曬與補充水分,從健康的飲食習慣做起,纔是打造抗熱體質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