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綠能分贓賺夠了 重啓核三吧

中國時報社論

重啓核三公投的5場辯論會在15日晚間結束,正反雙方充分陳述主張,作爲民衆在823投票時的參考。然而,總統賴清德在日前民進黨中常會中要求全黨,對重啓核三公投投下不同意票,提前表態引發社會關注。對此,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迴應媒體訪問時表示,臺灣已使用超過40年的核電,核能這個議題也已爭論了幾十年,現在應該要看看最新的民意是什麼,然後按照新民意來執行電力政策。

民間挺核聲浪趨強

民進黨一路反核,但30年來、尤其是再次執政的這9年多,臺灣民意對核能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從反核強勢主導社會風向,到挺核聲浪趨強,多次民調都明確顯示,支持核電已是臺灣的主流民意,如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公佈的民調顯示,20歲以上的臺灣人,66.4%同意「有條件」支持核三繼續運轉,可見絕大多數的民衆支持重啓核三。

而所謂的「有條件」就是確認安全無虞。目前反對重啓核三者關心的安全問題有三大重點,分別是核三廠址的耐震係數是不是足夠、已經使用了40年的設備是否還可以再使用,以及核廢料的處理。反核方提到,目前核三的耐震係數是0.72g,如果要符合國際的要求,就必須提高到1.384g,這還要花費很多金錢和時間,因此反對重啓核三。

然而,根據臺電官網在2024年12月16日一份有關《核能電廠耐震與防震的安全》報告中明確指出,核三的耐震係數已經提高爲1.384g,且臺電委託中興大學進行的評估顯示,「核能電廠仍符合原設計耐震範圍內」;此外,臺電並在同一份報告中表示,臺電已在各個核能電廠加裝強震自動急停系統,未來若地震加速度超過設定值,會自動停止核能機組運轉,以確保核能安全。因此反核方的第一個疑慮並不存在。

其次,一旦重啓核三,確實必須評估哪些設備需要更換,設備依法採購並不會對重啓造成太大的問題。

當然,核電廠最關鍵的反應爐無法更換,因此其使用年限成爲能否重啓的關鍵。核三廠使用美國西屋壓水式反應爐,西屋表示,該產品可供60年使用,今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允許核電廠在運轉執照到期後,可申請的最長期限也是20年。此外,目前全球有127座機組運轉時間達41年以上,其中更有22座機齡超過51年。

全球核電復興浪潮

這麼多實際的案例提醒臺灣,重啓核電並不是那麼罕見的特例,尤其是早前因爲福島事件一度全面非核的日本,以及長年標榜非核的北歐國家,這些年早已積極轉向挺核。

如日本在2024年12月最新公佈的《能源基本計劃修正案》,訂定2040年核電佔發電20%,並在2023年重啓位於311災區的女川核電廠。此外,日本還將14個核電機組中的一半、7組申請延役20年;瑞典擴大核電廠、丹麥研議廢除禁核令、芬蘭爲了碳中和核電比高達26%、綠能模範生挪威正與多個核電集團合作,計劃進行核電廠投資等等。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掀起核電復興的浪潮,所以,賴政府對核電的立場不只是要考慮新民意,也應該要參考新的國際趨勢。賴總統強調要不要使用核電是科學問題,那麼,以上從科學角度所做的分析,賴政府認爲支持重啓核三有沒有道理呢?還是賴總統認爲,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執政者都是傻瓜?

至於核廢料的處理,其實早有解方。根據美國的經驗,乾式貯存並不需要很大的土地,臺灣才3座核電廠、6部發電機組,問題不大,況且核廢料並不廢,95%以上可以回收再利用,現在先存放着,待未來技術發展成熟時,就可變廢爲寶。

要讓把反核視爲神主牌的民進黨政府主動放棄非核家園、支持重啓核電廠或許有困難,更讓人不具信心的是,「綠友友」們透過綠能賺得盆滿鉢滿,贓還沒分好分夠,怎捨得放手?但是,風災讓光電板曝屍一地的窘態,想來綠友友也該撐飽了,會不好意思吧?在野黨透過公投,已爲執政黨鋪好了一個下臺階,一旦公投通過,就應重啓核三,讓臺灣擺脫電力不穩、臺電虧損、電價上漲的三重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