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財知道》爸媽財產子女一定能繼承?這三種情況恐讓你一毛拿不到
會計師胡碩勻提醒,遺囑除了要有日期與簽名外,全文都需手寫才具有法律效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遺產如何分配一直是熱門話題,許多人認爲立下遺囑就能高枕無憂,但實際上,錯誤的遺產規劃可能讓繼承人陷入財務困境,甚至引發家族爭端。《遺產與贈與的節稅細節》作者、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鬍碩勻在《中時財知道》節目中,提醒民衆注意三大常見繼承陷阱,並解析哪些遺囑可能無效,以及如何確保遺囑能夠順利執行。
許多人以爲,父母的財產必然歸子女繼承,然而胡碩勻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子女可能分不到遺產。例如,若遺囑明確表明不將財產留給特定子女,即使該子女有繼承權,也只能獲得最低的特留分。此外,根據法律規定,如果子女對父母晚年毫無照顧或經法院認定有重大侮辱行爲,可能被剝奪繼承權。除了繼承陷阱,許多民衆對於遺囑的效力也存在誤解。胡碩勻表示,遺囑必須符合特定格式與法律規範,否則可能無效。例如,手寫遺囑必須由立遺囑人親筆書寫,且不得塗改,否則法院可能不予認可。他補充:「很多人寫遺囑時隨意修改內容,卻未附上正式簽名與日期,結果導致遺囑失效,繼承人無法依照其遺願分配財產。」此外,遺囑的見證人選擇也至關重要,若見證人是遺囑指定的受益人或與受益人有親屬關係,可能影響遺囑的法律效力。胡碩勻舉例:「曾有案例中,遺囑受益人找自己的員工擔任見證人,最後法院判定遺囑無效,讓繼承計劃完全失敗。」
繼承糾紛層出不窮,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家庭成員對財產分配的認知落差。胡碩勻強調:「有些父母生前已經將部分財產贈與某個子女,卻未在遺囑中說明,導致其他子女覺得分配不均,引發糾紛。」對於如何避免遺產糾紛,胡碩勻提出幾點建議,包括提前生前贈與、利用信託安排財產、確保遺囑格式正確,以及透過保險來避免遺產被過度稅收。透過完善的遺產規劃,不僅能避免法律糾紛,也能確保家族財富得以順利傳承。胡碩勻建議,無論財產多寡,提前做好安排,才能避免後續爭議,讓親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