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爲20位逝者舉行免費生態葬
5月17日,重慶西郊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內,一場公益生態安葬及送行儀式在此舉行。活動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卻又滿溢溫情。家屬們點燭祈願,表達對親人深沉的思念。在禮儀人員引導下,家屬們前往生態葬區,20位逝者與親人進行最後的溫情告別……
“今後,這裡就是你的家了,我會常來看你的。”70多歲的王先生介紹,選擇生態安葬是響應綠色殯葬的號召,也是對自然的一種回饋。他回憶,妻子生前喜歡鮮花,也曾提出過“身後事”希望選擇花葬。在王先生看來,生態葬的方式,既環保又節約土地,讓生命迴歸自然,與泥土融合在一起,自然而來,自然而去。
“公益生態葬區採用先進的生態安葬技術,將逝者骨灰安放在可降解的環保材料中,與自然環境融爲一體。”重慶西郊福壽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將爲重慶市低保對象等困難羣體無償提供100座公益生態安葬墓位,以減輕困難羣衆在喪葬方面的經濟負擔。同時,不定期爲這些困難羣衆免費舉行數字追思送行儀式及紀念活動,通過創新的數字禮儀服務,滿足逝者家屬的情感需求,倡導市民以文明、數智、綠色、環保的方式寄託思念。
據瞭解,生態環保葬包括鮮花葬、樹葬、草坪葬等多種形式,不立碑、不留骨灰,將逝者骨灰放置於可降解環保材料中,集中安葬於鮮花之中、綠樹之中、芳草之中。2009年,重慶市民政局率先提出在經營性公墓內設置公益生態葬園區。
“與綠樹鮮花相伴,與山川大地共眠,這種綠色生態的安葬方式逐漸被大衆所認可和推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民遵循親人遺願,選擇這種迴歸自然的生態殯葬方式。”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4年底,重慶共有28個區縣63個公墓,開闢生態節地葬式墓區139個(包含壁葬、室內葬、塔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生態葬、家庭成員合葬等墓型),總佔地面積96506.19㎡,規劃安葬301767位,已安葬57758位。(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