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協發佈自律公約:民航的“反內卷”指向機票銷售
8月14日,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下稱“中國航協”)牽頭編制的《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客運自律公約》(下稱《公約》)正式發佈。
《公約》由國內多家主要運輸航空公司及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制定,倡議各公司從航空安全、服務質量、運營效率、規範市場、標準建設、科技賦能、綠色發展等維度進行提升,同時積極維護公平有序的國內航空客運市場環境,保障消費者、經營者等各方合法權益。
規範低價傾銷和平臺銷售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約》內容發現,對機票銷售價格和航空銷售網絡平臺的相關要求,是《公約》條款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要求各企業嚴格遵守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杜絕以排擠競爭對手爲目的的惡意競爭行爲(如低於成本價傾銷、虛假宣傳等)。
這裡所說的“低於成本價傾銷”,主要是指國內航線目前存在的“價格戰”。
就在不久前,民航局專門召開了一次電視電話會,部署民航領域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工作。民航局局長在會上提到,在民航領域,內卷的本質是部分市場主體爲追求短期收益,過度低價,導致我國航空市場儘管保持增長,但”旺丁不旺財,增利不增收”的現象突出。
民航局長還提到,在部分航線市場,網絡銷售平臺依靠龐大的用戶流量和便捷的預訂渠道,藉助AI算法、大數據等技術影響機票定價,航司被迫低價銷售以爭奪客源。
上述航空網絡銷售平臺,主要就是指OTA。目前,OTA平臺是旅客購買機票的主要渠道,但在平臺上展示的不同票價,並非只來自航空公司,還有大量的機票代理。
長期以來,來自OTA平臺的加價銷售、捆綁搭售等問題頻發,積分票倒賣等行爲一直屢禁不止,消費者實際支付價格與票面價格不符的情況時有發生,背後其實是部分艱難求生的機票代理鋌而走險以及監管漏洞。
比如爲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一些違規票代通過銷售用積分兌換來的機票,加價賣給消費者,看起來機票價格更便宜了,但實際上機票行程單上的不含稅票價其實是0元。
而對於OTA平臺來說,要對平臺上的大量機票銷售代理商進行全面監管依然困難。國內某在線旅遊平臺就曾表示,對於出票量巨大的機票供應商,只能採用抽查的方式進行監管,給了一些供應商可乘之機。
對此,《公約》明確提到要“加大對航空銷售網絡平臺經營者及航空銷售代理人執行航空公司公佈運價水平、使用條件、退改簽規則等的監督管理和檢查,禁止未經備案公示的航空銷售代理人從事銷售代理業務。”
同時,航空銷售網絡平臺經營者及航空銷售代理人,須嚴格按照航空公司公佈的運價、使用條件、退改簽規則等規定爲旅客提供服務,嚴禁違規捆綁銷售、價外加價,嚴格按照國家發票管理有關規定開具規範發票,嚴格遵守《公共航空運輸旅客服務管理規定》相關要求。
民航“反內卷”啓動
值得一提的是,《公約》還提到“建立航空銷售網絡平臺經營者及航空銷售代理人信用評價機制,建立完善代理人備案公示制度”,“中國航協將定期對入約企業的履約情況進行評估。對於違反公約規定的行爲,中國航協將予以提示、督促整改及專業指導。”
事實上,爲了整頓機票銷售亂象,各方已經在行動。今年3.15期間,三大航就帶頭髮布《關於維護旅客權益的特別公告》,提醒旅客即使從票代或OTA買票,也可以到官網進行機票驗真。
不久前,包括三大航在內的多家國內航司又陸續發佈公告,爲國內最大的民航信息服務“國家隊”航旅縱橫推出的“民航版12306”(民航官方直銷平臺)背書,稱“已在航旅縱橫平臺開展機票直銷業務,航旅縱橫所銷售國內客票價格公開透明,無捆綁銷售,與航司規則一致,無大數據殺熟”。
據記者瞭解,上述“民航官方直銷平臺”的推出,也得到了相關監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背後也是民航“反內卷”工作的啓動。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上半年,整個行業的票價水平仍在下行。爲期兩個月的暑運已過半,國內經濟艙平均票價依然低於去年,也低於疫情前的2019年。
對於民航到底該如何“反內卷”,有業內人士認爲解決運力過剩下的同質化競爭,纔是緩解“票價內卷”之道。在目前民航旅客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高鐵不斷分流民航旅客的現實環境下,如何挖掘不同旅客的個性化多樣化出行需求,創新更豐富的航空產品供給,是每一家航司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