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價值」 重新閃金光

「重估中國資產價值」成爲全球資金配置的重要趨勢,看好大陸經濟、買多中國資產,已成爲外資機構的主流觀點。(路透)

高盛、摩根士丹利(大摩)等多家國際投行機構近期密集上調對大陸股市和人民幣資產的預期,這些外資對大陸市場態度趨於一致,「重估中國資產價值」成爲全球資金配置的重要趨勢,看好大陸經濟、買多中國資產,已成爲外資機構的主流觀點。

據大陸官媒經濟日報報導,高盛在最新報告中指,受惠於人民幣走強與企業獲利改善,該機構維持對大陸股市的「增持」立場。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付思表示,當前全球資金對美股配置已達歷史高點,而中國資產在整體配置中仍處低位,爲中長期資金流入創造空間和可能性。

大摩上調大陸經濟增速與股指目標,並指人工智慧與智慧製造等領域的技術企業出現,是推動股市結構性改善的關鍵。該行強調,外資目前在中國市場配置仍偏低,若人民幣維持升勢,將進一步吸引中長期資金流入。路博邁集團亦在展望中,將中國市場評級調升爲「超配」。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策略團隊認爲,中國權益資產將在下半年跑贏海外市場,原因之一是大陸對科技成長行業的支持非常給力,新興成長領域潛力較大,對長線資金比較有吸引力。

資金同步轉向實際動作。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指,4月外資淨增持大陸境內債券109億美元,處高水準;4月下旬外資對境內股票轉爲淨買入。這包括大摩、宏利等多家外資基金也以自有資金加碼旗下中國股票型基金。

外資也關注大陸科技民營企業潛力。高盛近期在「中國民營企業迴歸」報告中,點名阿里巴巴、小米、比亞迪等企業,並比擬爲陸版「美股七巨頭」,並表示這些民營企業正在崛起,在市值、競爭力等方面正實現向上突破,可改變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認知。

此外,一系列支持資本市場、支援科技創新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也極大提振了外資機構信心。當前市值超人民幣千億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業佔比提升至27%,在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了集聚效應。

據悉,大陸持續推動資本市場開放。年初發布「2025穩外資行動方案」及新修訂的外資戰略投資規則,進一步放寬外資門檻。多家外資私募如淡明、安耐德近期完成基金管理人登記。大陸證監會亦表示,將加快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提升外資進場便利度與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