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清倉這家銀行,銀行股短期見頂?

7月16日,年內漲勢如虹的銀行股再度迎來大幅回調。截至當日收盤,A股29家上市銀行下跌,廈門銀行、齊魯銀行跌超2%,貴陽銀行、渝農商行跌超1.5%。

前一日,中國人壽擬清倉杭州銀行的消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若實施完畢,這家持股16年的財務投資者將徹底退出杭州銀行股東行列。

6月以來,除杭州銀行外,齊魯銀行、長沙銀行部分股東也選擇減持套現。在市場情緒高漲、股價持續攀升之際,部分銀行遭大股東減持套現,引發市場對階段性頂部的擔憂。

中國人壽清倉減持杭州銀行

據杭州銀行披露 ,股東中國人壽擬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後的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5078.94萬股 。

截至公告披露日,中國人壽持有杭州銀行股份總數50,789,430股,佔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0.70%。

這意味着,如果按這一計劃上限減持,中國人壽將“清倉”持有的杭州銀行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壽此前曾三次減持,已合計兌現收益共30.42億元,加上當前持股市值(按16.92元/股計約8. 6億元)及歷年分紅測算,淨投資收益率超180% 。

具體來看,2021年中國人壽首次減持5589.43萬股,減持價格區間爲14.6-15.6元/股,減持總金額爲8.43億元,持股數量降至2.29億股。

2023年,中國人壽再次減持1.19億股,減持價格爲12.05元/股,減持總金額高達14.29億元,持股數量降至1.10億股。

到了2024年,中國人壽第三次減持5930.28萬股,減持價格區間爲11.84-14.42元/股,減持總金額達7.7億元,持股數量僅剩5078.94萬股。

如今,中國人壽再次宣告將“清倉式”減持,若後續落地,中國人壽將結束與杭州銀行這段長達16年的合作共贏之旅 。

而作爲5% 以下的股東,中國人壽減持爲何還需要公告 ? 業內人士向表示,中國人壽是杭州銀行上市前持股5%以上股東,在杭州銀行IPO募集說明書中作出了公告承諾。

無獨有偶,不久之前,持有杭州銀行股權長達20年之久的外資股東澳洲聯邦銀行,同樣選擇了清倉式轉讓杭州銀行的股權。接盤的是新華保險。

銀行股短期見頂?

伴隨銀行板塊年內持續走強,市場對估值壓力的擔憂正逐步升溫。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股大幅上漲已顯著推升估值水平,截至7月16日,A股上市銀行平均股息率已降至3.8%左右,較去年同期的5.01%大幅收窄,處於歷史低位區間。估值中樞同步上移,中證銀行指數市盈率(PE)攀升至7.4倍,創下2018年4月以來新高。

此外,銀行基本面壓力與估值走高形成對比。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2%,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2%,行業整體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值得關注的是,當季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約1.58%,持續運行在1.8%的行業警戒線下方,反映出傳統存貸業務盈利空間持續收窄。

方正證券近期研報指出,當前銀行板塊淨資產收益率(ROE)已跌破10%關口,主要受信貸增速放緩和淨息差持續承壓雙重拖累。

市場分歧在股價與基本面背離中持續擴大。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經歷多輪上漲後,銀行股的估值潛力正被快速消化,當前安全邊際較年初明顯減弱。天風證券分析認爲,儘管股價表現與行業基本面存在階段性偏離,但未來投資策略更需關注邊際改善信號:負債成本優化趨勢延續、資產收益率逐步趨穩、資產質量保持韌性需更加重視。

“未來行情將更多取決於個體銀行的真實業績兌現能力。”業內人士強調,在淨息差未見實質拐點、資產質量承壓的背景下,投資者需從資產質量、業務結構等維度精挑細選,重點佈局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優質銀行,避免盲目追漲。隨着估值修復動能減弱,銀行股或進入業績驗證驅動的新階段。

部分內容參考自:界面新聞、第一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