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擬“清倉”減持,杭州銀行的故事玄機何在

文|方旬 出品|天下財道

杭州銀行(600926.SH)發生奇怪一幕,淨利增長20%卻遭減持。

在2024年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杭州銀行的故事聽上去不錯,但聰明人看到了玄機——財報上一個易被忽視的變化引起機構投資者關注。

杭州銀行上半年營收193億元,同比增長約5%;歸母淨利潤100億元,同比增長20%。

單看營收和淨利潤數據,這份財報還不錯。

但機構投資者關注到,杭州銀行覈銷不良貸款規模從去年同期的5億多元突然暴增至近18億元,增速高達260%,難免心生疑慮。

就在半年報公佈當天,杭州銀行股價也由前期的高位震盪轉爲持續下跌,反映出市場情緒的變化。

當然玄機並不止於此,這其中還有何隱情?又是否代表了某種趨勢?

增長隱憂

杭州銀行成立於1996年9月,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從歷史上看,杭州銀行營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着較高增速。但是,近年來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爬坡的速度越來越慢。

爲什麼會這樣?原因之一是,淨息差在持續下降。

2023年,杭州銀行淨息差約爲1.5%,在業內已屬於較低水平。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1.42%,這一數值低於同期銀行業1.54%的平均水平。

淨息差的收窄主要是受到資產負債兩端利率變化的影響。

在資產端,全市場貸款利率的下行導致資產收益率下降;負債端,雖然杭州銀行通過加大負債質量管控、推進存款掛牌利率下調等措施降低了負債成本,但總體上看,淨息差仍面臨下行壓力。

在業績說明會上,杭州銀行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針對覈銷不良貸款數額暴增的原因,杭州銀行表示,一方面是由於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另一方面今年不良新生成率也的確比上年有所提高。

杭州銀行同時也坦承,下半年的核銷額度還會略高於上半年。

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杭州銀行的房地產業不良率上升最明顯,達到7.07%,較上年末上升0.71個百分點。

與同業相比,杭州銀行又處於怎樣的水平?

《清華金融評論》最新發布的“2024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競爭力總榜單”顯示,城商行排名第一的是同處江浙地區的寧波銀行(全國排名第6),而杭州銀行則排在第9位(全國排名第24)。

該榜單結合商業銀行的“三性原則”(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包含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流動性比例、淨利潤、ROE(淨資產收益率)、淨息差、成本收入比等多個關鍵指標因子。

由此看出,杭州銀行跟排名靠前的同業相比有不小差距。

內控壓力

杭州銀行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同業,也反映在內控和監管上。

就在前不久,杭州銀行因違規向借款人收取委託貸款手續費,風險資產權重計量不審慎,且向監管部門報送錯誤數據等原因,被監管部門罰款110萬元。

而這已不是杭州銀行今年第一次收到百萬金額罰單。

今年3月,杭州銀行舟山分行因對與融資租賃公司合作的業務管理不審慎等違法違規行爲被罰款100萬元。

1月份,杭州銀行因六項重大違規事項被監管部門處以高達210萬元的罰款,這也是浙江監管部門2024年發出的1號罰單。

這些現象不僅暴露了杭州銀行在多個業務領域的合規漏洞,也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衝擊。

不僅如此,今年8月,杭州銀行獨立董事丁偉還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有關部門的監察調查。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杭州銀行今年還鬧了一出“分紅烏龍”。

4月19日,在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公告中,杭州銀行宣佈“每股派發現金股利5.2元”。

就在股東剛覺得有意外驚喜時,該行旋即發出關於《202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的更正公告。

公告稱,因工作人員疏忽,將“重要內容提示”中的“每股分配比例”列示筆誤,並將此前的“每股派發現金股利5.20元”更正爲“每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0.52元”。

這一前一後整整“縮水”10倍。在東方財富股吧中,股民也紛紛斥其爲“兒戲”。

這種“兒戲”之所以會上演,與杭州銀行的工作風格怕是有關。類似的低級錯誤,公司此前也犯過幾次。

2019年,杭州銀行在2018年年報中,將杭銀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59.46億元誤寫成89.46億元。

2016年9月,在招股書摘要中,杭州銀行將募資額“37.67億”誤寫成“37.67萬”。

另據天眼查顯示,杭州銀行自身風險2300餘條,周邊風險更高達7000多條。

清倉減持

也許是感受到經營壓力,杭州銀行近幾年的分紅比例也在下滑。

2023年,杭州銀行股利支付率不到22%,且連續三年不到25%。而2019年和2020年,還基本能維持在30%左右。

與同業相比,杭州銀行2023年度分紅比例在42家上市銀行中僅位列第33名。

與此相對應的是,杭州銀行自上市以來,已進行多筆大額融資。

其中,2016年的IPO募資近38億元,在2020年的定增中,又募資接近72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自上市至 2023 年末,杭州銀行通過IPO、定增、發行優先股、二級資本債、金融債等多種方式籌集到的資金已超過1100億元。

分紅消極,融資積極,營收增長乏力,兼有內控之憂,股東有點沉不住氣了。

8月20日,杭州銀行發佈公告稱,中國人壽擬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不超過總股本1.86%股份。如果按照上限減持,中國人壽將徹底清倉杭州銀行。

這已是中國人壽第三次減持杭州銀行,此前在2021年11月和2023年3月,分別減持總股本的0.94%與2%,累計套現約23億元。

有業內人士向《天下財道》表示,大股東減持可能基於多種原因,如對銀行未來盈利能力的判斷,資產配置需要等。杭州銀行的淨利潤雖然增長,但營收增速放緩,且房地產業務不良率上升,這些都是大股東評估風險時可能考慮的因素。

杭州銀行高成長動能是否能延續,以及如何應對風險防控和資產質量提升的挑戰,都是投資者值得關注的問題 。銀行管理層需要積極溝通其風險管理和戰略調整計劃,以增強市場信心。

免責聲明:文章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