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大科學裝置如何“物盡其用”?馬餘剛院士建言

來源:光明網

近年來,隨着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和使用已成爲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在這一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優化大科學裝置的使用效益,成爲科研界關注的焦點。2025中關村論壇期間,光明網記者就此話題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核物理學家馬餘剛。

馬餘剛表示,近年來,我國在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及使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針對大科學裝置的使用與優化,他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注重大科學裝置國際化使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強開放共享,吸引更多國際頂尖科學家和團隊參與研發。

第二,大科學裝置的使用要與新質生產力結合。將基礎科學裝置更多應用於產學研用,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場景緊密結合。

第三,大科學裝置的應用要與年輕人才培養相結合。由於大科學裝置與普通實驗室設備差異較大,年輕科研人員的培養需要較長週期。

第四,鼓勵並支持優秀用戶使用大科學裝置。由於大科學裝置運行成本高昂,需確保裝置高效產出高質量成果,爲我國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光明網記者:蔡琳 焦子原

視頻製作:王一帆(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