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大署長向小村長鞠躬 馬太鞍溪再溢流誰之過?

受鳳凰臺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影響,花蓮馬太鞍溪水暴漲,10日傍晚水從左岸堤防缺口衝入萬榮鄉明利村,大水至今兩天仍未退去。圖/民衆提供

鳳凰臺風未登陸,宜蘭、花蓮就已傳出重大災情,其中花蓮馬太鞍溪再度溢流,這次光復鄉無恙,但上游的萬榮鄉明利村卻成爲重災區,滾滾泥水捲走車輛,大水連淹兩天未退,有如光復鄉洪災翻版;值得檢討的是,村長早在7月就多次示警堤防有問題,直到昨天還再提醒,但中央官員卻說「沒問題」,最後演出大署長向小村長鞠躬道歉的畫面,整起事件讓人有「歷史重演」的熟悉感。

受鳳凰臺風及東北季風共伴影響,花蓮再度豪雨,馬太鞍溪水位暴漲,溪水一度淹沒馬太鞍溪便道,剛修復的便橋被沖斷,不過災情更慘重的卻是上游的萬榮鄉明利村,10日傍晚村內大排水滿,泥流往外溢流,淹水面積逾百公頃,有31戶住家被影響,轎車被滾滾泥水沖走,畫面怵目驚心,所幸居民及時撤離。

淹水災情傳出後,有綠媒就出現「縣府無作爲」的斗大標題,側翼跟着唱和「花蓮王國都沒有處理,所以衝進明利村了」;但是媒體採訪當地村長林萬成後,風向就出現180度轉彎,矛頭指向中央的經濟部水利署了。

明利村長林萬成不平表示,堤防尾端破口問題從7月到前天發生溪水溢流期間,他曾多次通報,甚至也在中央緊急會議提過,當時總協調官、政委季連成也有交代處理,但到現在卻都沒有任何動作。

更離譜的是,10日溢流之前,林萬成再次通報水利署,水利署人員有來會勘,他告訴官員堤防尾端缺口很危險,疏濬道路跟堤防河牀平行,要求把封住缺口,但他們沒有做,反而還說「村長放心,不會有問題」,沒想到泥水就衝過來。村長很遺憾說,原本可以阻止、預防的事卻沒有做,村民只能等颱風過去再清理家園。

村長還原事實經過,風向生變,水利署長林元鵬親自到場向村長鞠躬道歉,承認有疏失。經濟部也緊急迴應,指村長在9月確有提出堤防延伸的需求,當時評估該處爲高灘地,淹水風險較低,先短期加固,集中人力以及機具,在最短時間處理馬太鞍溪疏濬,以及下游破損堤防重建工程,在11天內復原2860公尺的堤防,也讓此次鳳凰臺風來襲時,光復鄉受到的衝擊也相對降低。

其實,經濟部說法有值得檢討之處。依村長的說法,他早在7月就示警,如果早早重視並處理,也不必拖到9月光復洪災後因人力機具排擠,只能做短期加固。事實證明,水利署的短期加固根本無效,否則村長也不在10日溢流前再提出封堤請求。

其次,村長在中央緊急會議提過堤防尾端缺口的問題,季連成也有交代處理,代表這個問題並非小事,水利署並未貫徹執行,所謂的短期加固恐怕敷衍成份居多。要知道的是,治水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須上中下游合併考量,如果上游出了問題,中下游堤坊做得再好,洪災依然是隱患。

更可笑的水利署官員災前的保證,村長憂心堤防缺口造成水患,官員竟拍胸脯保證「村長放心,不會有問題」,結果幾個小時後滾滾洪流就衝進部落。要問的是,水利署官員的專業到底在那裡?如果出了人命,這筆帳要記在誰的頭上?這恐怕不是署長向村長鞠躬道歉就可以交代。

這次明利村淹水,村長點出疏濬道路和堤防河牀平行及開口堤的問題,這和光復洪災的問題如出一轍。之前有人質疑光復洪災肇因「馬太鞍溪堤防早已損壞」,纔會造成災害發生,水利署澄清該堤段已於今年7月完成修復,之所以在本次意外中沖毀,主因是溢流量超過設計流量導致。

但問題是,如果堤防有發揮阻患功能,這次水利署也不必災後加修2860公尺的堤防,而開口堤(又稱霞堤)的設計固然在平時可以讓社區排水能順利流進河川,上游如有溢流漫淹時能幫助退水,把水再導回河川,但每次豪雨、洪峰特性不同,河川各段河牀高度各異,開口堤功能的前提條件是河牀低於堤口,需因地制宜應變,水利署更嚴峻的挑戰還在後頭,神經得繃緊了。

水利署長林元鵬(右一)昨天到花蓮萬榮鄉明利村會勘,並向村長林萬成(左)鞠躬致歉。圖/取自中時新聞網、民衆羅亦晽花蓮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