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機器人擬收購臺資企業上緯新材63%股份 否認借殼上市
智元機器人否認擬收購上緯新材 63.62% 股份,是爲借殼上市。圖爲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4月主持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中,發言的7個人裡,最受矚目的是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彭志輝。(截自央視)
智元機器人以人民幣21億元(新臺幣86.1億元)收購臺資企業、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上緯新材63.62%股份,成爲絕對控股股東。雙方業務協同方案待公佈,智元機器人方面9日迴應表示,「本次行動僅爲收購控股權,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辦法』所定義的借殼上市」。
藍鯨新聞報導,另外,就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即新材料與機器人,能否達成有效業務協同的問題,上緯新材證券部相關人員解釋稱,「公司現有部分業務確實會應用於機器人領域,後續具體的業務協同方案將在整合一段時間後對外公佈。」
IT之家報導,上緯新材8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智元機器人相關主體計劃通過協議轉讓和要約收購方式,合計收購公司 63.62% 股份,以本次股份轉讓價格每股人民幣 7.78 元計算,此次控制權交易總價約 人民幣21 億元。
根據公告,智元恆嶽擬以協定轉讓方式受讓控股股東SWANCOR薩摩亞持有的24.99%股份,致遠新創合夥受讓5%股份,合計29.99%。同時,智元恆嶽擬通過部分要約收購方式進一步增持37% 股份,其中,SWANCOR 薩摩亞承諾以所持 33.63% 股份預受要約。交易完成後,智元機器人將至少持有上緯新材63.62%股份,成爲絕對控股股東。
21世紀經濟報導,仔細研究方案發現,智元機器人距離借殼還非常遙遠。該方案透過「協定轉讓+部分要約」收購的方式,避開全面要約收購的手法確實可稱「巧妙」,但如果智元機器人真要借殼,這次收購併不是最划算的方案,未來要想實現資產注入,難度也仍然較大。
聯儲證券投行部併購業務負責人尹中餘指出,目前來說應該只是要約(收購)的形式,並不存在借殼上市的可能。因爲智元現在的條件並不成熟,如果是公司正常借殼上市,效率最大化的方式應該是「買股(協議轉讓或證券市場買入)+定向增發(非公開發行)」同時進行,現在的情況說明智元還是想靠兩條腿走路。但也不排除藉助上緯新材佈局公司其他業務的可能性。
IT之家先前報導,以「天才少年」身分,加入華爲的彭志輝於2022年底宣佈離職,創業智元機器人。2024年8月18日,智元機器人舉行「智元遠征商用啓航」智元2024年度新品發佈會,帶來了「遠征」與「靈犀」兩大家族共計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新品,包括:遠征A2、遠征A2-W、遠征 A2-Max、靈犀 X1及靈犀X1-W。
2025年1月,智元機器人的第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正式量產下線,刷新行業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