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實驗室一哥赴港IPO:3年虧損超20億,上市募資採購原材

AI革新千行百業,這一次走進了生命科學實驗室。

自2024年AI橫掃諾獎後,AI for Science(簡稱:AI4S)一夜間成爲科技圈熱詞,只是相較其他領域,生命科學的複雜程度以及高質量數據的缺乏,無形中增加AI應用的落地難度。

2025年初,《Nature》期刊將“Self-driving Laboratories(自驅動實驗室)列爲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全球七大突破性技術之一,似乎爲這一領域落地場景提供了想象。

近日,中國機器人技術應用領域領先的自主智能體提供商鎂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鎂伽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書,將“智慧實驗室”推向臺前。

這家於2016年成立的企業,最初瞄準的是實驗室場景下的協作式機器人,創業初心也很簡單,即能否用機器人將科學家們從繁瑣重複的案頭工作中解放出來。

在此次IPO招股書中,鎂伽科技所羅列的商業化成就中,智慧實驗室佔據了重要位置。根據招股書顯示,以2024年智慧實驗室場景產生的收入衡量,鎂伽科技位居中國自主智能體供應商第一。根據IPO前完成的最後一輪融資,鎂伽科技已獲超百億估值。

只是在獨角獸光環下,鎂伽科技尚未能轉化爲實際的盈利能力,公司近三年累計虧損超20億元,資金儲備亦呈階梯式下滑。

百億估值智慧實驗室一哥,含金量幾何?

鎂伽科技之所以能坐上智慧實驗室自主智能體一哥的位置,主要源自近些年旗下智慧實驗室技術的快速迭代。

2021年,鎂伽科技自主研發的通用型智能自動化生物實驗室——鯤鵬實驗室1.0版本正式投產使用,跑通實驗自動化流程並實現7×24小時實驗。隨後三年間,鯤鵬實驗室又相繼發佈2.0、3.0版本,目前服務已延伸至細胞基因編輯、高通量藥物篩選、中醫藥研究發現、合成生物學等高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中。

憑藉智慧實驗室敘事,成立不到十年間,鎂伽科技已累計經歷過8輪融資,吸引高盛、中金資本、創新工場等一衆知名風投入局,此外還引來藥明康德、義翹神州等CXO醫藥巨頭注資。

其中,鎂伽科技IPO前最後一輪D輪融資發生在H股遞表前一日,經歷此輪融資後,鎂伽科技被胡潤研究院列入《2025全球獨角獸榜》,估值達105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智慧實驗室自主智能體市場尚處發展初期,鎂伽科技尚未拉開絕對的份額優勢,隨時有被趕超的風險。

根據灼識諮詢數據,2024年中國智慧實驗室自主智能體市場規模達65億元,其中中國本土自主智能體供應商TOP5僅合計貢獻9.5億元的規模市場。鎂伽科技雖位列第一,但該業務板塊營收規模僅2.9億元,與第五名也只拉開1.5億元左右的規模差距。

具體來看,近年來包括華大製造等專注於生命科學領域的設備製造商,以及英矽智能、晶泰控股等AI製藥巨頭紛紛下場佈局自動化實驗室。

其中,於2024年剛剛掛牌港股的晶泰控股(02228. HK),其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AI+機器人實驗室智能化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板塊已超越其老本行製藥板塊,營收佔比可超6成。

此外,鎂伽科技還面臨國際廠商所帶來的競爭壓制。

根據灼識諮詢數據,以2024年智慧實驗室場景產生的收入衡量,中國地區前10大自主智能體供應商中,鎂伽科技排在第6名,TOP5均爲外國廠商,合計佔據33.5%的市場份額。

商業化困局,三年累計虧損超20億

值得關注的是,智慧實驗室雖爲鎂伽科技發家業務,卻並非公司如今的基本盤,且對公司的營收貢獻正逐年下滑。

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總營收爲4.54億元、6.63億元、9.29億元,其中智慧實驗室營收分別爲1.86億元、1.61億元、2.99億元,營收佔比由40.9%降至31.7%。

對此,鎂伽科技在招生書中進行過解釋,2023年智慧實驗室收入減少主要由於部分疫情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減少,2024年收入增長主要源於提高產品價格。

具體來看,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智慧實驗室客戶數量逐年減少,分別爲230個、214個、206個,以此推算客單價分別爲80.98萬元、75.28萬元、143.09萬元。

可以看出,爲保證整體業績穩定增長,2024年智慧實驗室客單價同比漲幅近100%,但縱使是超百萬售價似乎也與設想中更高的客單價存在一定差距。

從毛利水平也能看出,融合AI、機器人等多種高科技的智慧實驗室,卻未幫助鎂伽科技獲得更高的溢價。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的智慧實驗室毛利率由35.3%降至21.9%,處在傳統制造業毛利率水平區間。

似乎是苦於智慧實驗室業務商業化困局,鎂伽科技近年來開始拓展智慧製造自主智能體業務,後者已經成爲公司業績核心增長引擎。

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旗下主要面向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的智能製造業務辦款營收佔比由59.1%增至68.3%,期間53.64%的年複合增速高於同期智慧實驗室25.94%的年複合增速。

從鎂伽科技大客戶構成也能看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第一大客戶始終來自光伏領域,巔峰時期的2023年營收貢獻可達38.2%。

在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的推動下,鎂伽科技智能製造業務毛利率也由23.10%增至32.3%,有效彌補智慧實驗室毛利率下滑所造成的影響。

然而,實際情況是鎂伽科技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淨虧損分別達7.59億元、7.42億元、7.80億元,累計虧損22.81億元。

對此鎂伽科技在招股書中給出解釋。在此前多輪融資中,鎂伽科技發行給多名投資方附帶優先權股份,造成公司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持續吞噬利潤。2022年至2024年,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分別爲3.48億元、3.07億元、3.09億元。

據瞭解,這類損益屬於賬面上的波動,上市後“優先股”轉換爲“普通股”,便會消除後續公允價值波動的影響。但如果公司上市後股價不佳,優先股可能觸發贖回條款,影響公司現金流健康。

只是,即便扣除這一部分損益,鎂伽科技仍未實現盈利,經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爲3.24億元、3.86億元、4.31億元。

造成鎂伽科技連年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高額的研發成本。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爲3.40億元、3.08億元、3.94億元,對應的費用率分別爲74.8%、46.4%、42.4%。

可預知的是,處在高技術領域的自主智能體賽道,鎂伽科技鉅額的研發投入需要長期延續,百億估值獨角獸正在面臨自我造血難題。

資金捉襟見肘,上市募資採購原材

目前,鎂伽科技的現金流狀況正在持續惡化。

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呈階梯式下滑趨勢,分別爲11.25億元、9.13億元、4.58億元。

具體來看,鎂伽科技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持續爲負,且呈擴大趨勢,分別爲-3.30億元、-4.32億元、-5.21億元,三年累計淨流出高達12.84億元。

另一面,曾深受資本青睞的鎂伽科技,在IPO前突擊完成的D輪融資前,已超3年未獲外部融資。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融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分別爲19.95億元、-1.59億元、1.21億元。

期間,鎂伽科技也嘗試向銀行借款的方式支撐資金需求。截至2024年,公司賬上還包括4.66億元的短期貸款及借款,賬上現金已無法覆蓋。

可見,按照這樣的資金消耗速度,若不再獲得外部融資支持,鎂伽科技賬上現金恐怕難以支撐未來正常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公司賬上資金捉襟見肘,鎂伽科技拖延供應商貨款越發明顯。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即期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分別爲3.28億元增至6.81億元,截至2025年4月末又進一步增至7.13億元。

其實從鎂伽科技超70%的銷售成本率也能看出,公司每年需要大量的資金去採購組件及零件等原材料。在此次H股募資中,鎂伽科技表示擬拿出部分用於採購實驗材料及設備。

需要注意的是,鎂伽科技還將拿出部分募資用於未來五年的擴產計劃,只是伴隨着如今的成本高壓,尚未找到自我造血密匙的鎂伽科技,縱使上市成功,又能依靠IPO募資支撐多久呢?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