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臺灣高鐵董事長史哲 高鐵2.0 優化品牌形象
臺灣高鐵董事長史哲表示,高鐵將邁入20週年,將帶來全新挑戰,也讓品牌形象維護更爲重要。 臺灣高鐵╱提供
臺灣高鐵(2633)自2007年通車以來,改變了島嶼南北移動的速度與距離,運量也屢創新高。臺灣高鐵董事長史哲上任三個月,積極優化服務品質,並解決目前最受關注的尖峰時段運載量過載問題,他提出「早鳥下殺五折、寧靜車廂、未來指定車次自由座」等方式來因應。
史哲表示,臺灣高鐵是首例由民間與公部門共同合作的大型公共建設,雖然建設期間歷經挑戰,但仍在政府規劃的10年期程內完成,並於2007年通車。
自由座改革 祭離峰優惠
「通車至今,臺灣高鐵已融入臺灣人的生活圈」,史哲說,他從文化人轉換高鐵擔任董事長,更像是「從文化領域到實作領域」,從浪漫情懷到親身操作。他指出,軌道文化本就是臺灣歷史的一部分,他過去是從文化歷史層面參與,現在則是實際操作。
史哲表示,高鐵將邁入20週年,這將帶來全新挑戰,也讓品牌形象維護更爲重要。因此他提出高鐵2.0規劃,透過軟硬體更新,包括票務系統、推出寧靜車廂、指定車次自由座,以及更新站體設施等,讓高鐵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畢竟高鐵與旅客的關係相當貼近」。
對於運量不斷增加衍生的問題,史哲坦言,疫情前,運量約5,700萬人次;疫後運量大增,今年將突破8,000萬人次,這也是高鐵須採購新車的原因。
2027年,高鐵將有12組新式列車加入營運。史哲說,目前尖峰時段每小時最高有七班次,未來可增至九班次,但在新列車加入前,仍須解決旅客暴增問題。尤其是自由座,他直言「自由座其實有點『自由過頭』」。過去自由座設計初衷,是方便民衆當天購票即可上車,不受班次限制。站務人員也基於同理心,即使班次滿,也會盡量讓旅客進站,避免滯留月臺。
「這本來是爲了滿足旅客返鄉心願,但人數暴增,卻造成走道站立、車廂擁塞、行李堆積的亂象,影響搭乘體驗,也有安全風險。」史哲坦言。自由座曾是高鐵彈性服務象徵,如今卻成爲品牌形象破口,因此提出離峰時段早鳥優惠五折,透過票價誘因將旅客引導到離峰時段,「希望分散人潮,讓旅客享有更舒適搭乘體驗」。
均化運量 提升服務品質
此外,自由座也將改革。史哲說,「未來會推動『指定列車自由座』模式。」在尖峰與超尖峰時段,自由座將不再無限制銷售,而是以座位上限管制。此規劃預計明年上路,將成爲自由座服務的重要轉折。他相信,有規則的管制,才能避免人流無限制涌入月臺,改善過度擁擠狀況。
史哲指出,高鐵累積高運量,正因多年建立的「準點、高信任度」品牌形象。然而,過度擁擠成爲品質殺手,這個品質是前人努力的成果,高鐵不會當鴕鳥,將積極利用科技與數位工具,均化尖離峰運量,維持應有水準。
至於票價問題,史哲強調,調整票價須符合「兩前提、一必要」纔會討論。兩項前提包括服務品質改善,讓旅客對高鐵品質有信心;新車如期、如質上路。唯有達成這兩點,纔會討論票價調整。「一個必要」則是未來34臺列車將汰舊換新。現有列車已服役20年,新車上路後將開始評估汰舊換新,屆時票價調整涉及高鐵永續、財務與營運,將是不可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