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黨建】技能人才成“香餑餑”

本報濟南訊 (通訊員 魯仁軒)創造5種先進機牀裝配法,帶動上億元生產效益,開展重點技術攻關52項,獲授權專利18項……憑藉出色的業績,山東蒂德精密機牀有限公司技術工人徐新武獲評首席技師。在山東,衆多像徐新武一樣的高技能人才迎來了事業發展新的“春天”。

作爲製造業大省,近年來,山東以激發技能人才創新活力爲核心,以服務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爲導向,持續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強化激勵保障,打造了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深入推進“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鼓勵企業自主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目前,全省累計評聘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超過500名。縱向深挖企業自主評價潛力,橫向創新開展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支持濰坊、青島、德州等地先行先試,2萬餘名高校畢業生取得高級工職業技能等級。立體規劃社會化評價佈局,聚焦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興領域,孵化培育優質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實現評價供給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率先在全國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考覈社會化改革試點,培育“魯滋魯味·魯藝魯品”專項職業能力品牌,促進技能人才穩就業,服務特色產業發展。改革以來,全省累計備案263家專項職業能力考覈機構,超2萬人次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剪紙”和“魯繡製作”入選國家級地方精品特色專項職業能力考覈項目。以新業態培育、高質量就業爲導向,持續加大新職業信息徵集、職業標準和專項職業能力考覈規範開發力度。開發“公路收費及監控員”等多個國家職業標準,備案“石榴樹栽培”等49個專項職業能力考覈規範。

引導企業建立科學崗位管理體系,鼓勵高技能人才參與重大生產決策、重大革新攻關項目,組建“技師+工程師”團隊。建設高技能領軍人才信息庫,納入全省高層次人才庫管理,面向行業共性工藝革新等問題建立領題攻關機制。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製度。鼓勵企業爲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高薪。以泰山產業技能領軍人才爲引領,加大齊魯首席技師選拔力度,遴選“山東省技術技能大師”,深化“齊魯工匠”建設工程,培育“魯班首席工匠”“齊魯大工匠”“齊魯工匠”。

將高技能人才納入省政府特殊津貼申報範圍,建立技能人才“垂直攀登+橫向貫通”發展通道,實現職業資格報考一視同仁。開闢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可直接申報正高級職稱。建立休假療養制度,爲1034位高技能人才發放“山東惠才卡”,配套29項專屬服務,全面提升人才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