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補充益生菌沒用 醫喊多吃7食物:讓好菌活下來
多吃洋蔥、大蒜等益生元的食物,能幫助腸道內的好菌有足夠的能量生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俗話說腸道好人不老,很多人會額外吃益生菌。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光靠吃益生菌,不足以改變腸道菌羣,要讓吃進去的益生菌長久生存,要多吃洋蔥、大蒜、香蕉、燕麥、亞麻籽、蘋果、菊苣根等益生元的食物,這些食物內含果寡糖或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餵養腸道內的好菌,讓它們有足夠的能量生長。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基因醫師張家銘」PO文指出,大部分益生菌吃進去後,最多隻能存活幾天到2周,然後就會被原本腸道菌羣排擠出去,所以光靠吃益生菌,不能真正改變腸道菌羣,益生菌要長久生存,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
張家銘指出,人的腸道住着上百兆個細菌,這些菌羣不是靜態的,而是會根據飲食、生活習慣變化,若想讓益生菌在腸道里生存,我們需提供好菌成長的條件,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益生元,也就是益生菌的食物,若只吃益生菌,但沒有提供它們所需的養分,它們就像搬進沒水沒電的房子,根本活不下去。
張家銘指出,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有洋蔥、大蒜、香蕉、燕麥、亞麻籽、蘋果、菊苣根等,這些食物內含果寡糖(FOS)或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餵養腸道內的好菌,讓它們有足夠的能量生長。
除此之外,減少壞菌的養分來源也是關鍵,張家銘指出,壞菌最愛高糖、高脂肪、加工食品,這些食物會改變腸道菌相,促進壞菌繁殖,進一步引發腸道發炎、腸漏問題,甚至影響免疫系統,因此,一定要少吃。
張家銘指出,當腸道環境調整好後,這時候補充益生菌,才能夠真正發揮效果,益生菌有不同的菌種,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例如雙歧桿菌能幫助消化、乳酸桿菌能增強免疫功能、酪酸菌能保護腸道屏障。在選擇益生菌時,應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適合的菌種,而非盲目跟風。
張家銘指出,補充益生菌應該是一種輔助,而不是依賴,當腸道菌羣穩定後,即使沒有天天吃益生菌,體內的好菌也能夠自行繁殖,維持腸道健康。
張家銘並指出,研究發現,壓力過大會讓腸道內的好菌數量減少,進而導致腸道敏感、消化不良,甚至增加腸躁症的風險。如果希望益生菌發揮最佳效果,規律作息、適量運動、減少壓力,這些生活習慣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