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食害「好菌被殺」醫曝真相:吃菌補菌也沒效

高脂肪低纖維的「西式飲食」,會讓腸道菌變得脆弱。(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吃了抗生素後,體內好菌也被殺,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錯誤的飲食習慣。醫師王姿允分享最新研究指出,不是抗生素破壞體內腸道菌相,而是高脂肪低纖維的「西式飲食」讓腸道菌變得單一又脆弱,要吃得健康,腸道菌才能在打完抗生素後一起合作重建生態,她指出,這篇研究也打臉只想靠「吃菌補菌」的幻想。

家醫科醫師王姿允在臉書粉專指出,今年4月發表在《Nature》的研究指出,破壞腸道菌相的不是抗生素,而是錯誤的飲食造成腸道菌都是「小人當道」。動物實驗發現,吃高脂肪低纖維「西式飲食」的老鼠,由於腸道菌已被垃圾食物吃壞,變得單一又脆弱,大難臨頭各自飛,不但打完抗生素後無法重建,還會被致病的沙門氏菌趁隙擊倒。

王姿允說,相比之下,吃一般健康飼料的老鼠在打完抗生素後,腸道菌就像復健小隊一樣修復家園,很快恢復成多樣又合作的羣體,彼此分享代謝物、一起重建生態、對抗壞菌,就像在演腸道界的《復仇者聯盟》。

王姿允指出,該研究最驚人的發現是,就算腸道菌移植也挽救不了這些「被吃壞」的腸道菌,只有改變飲食,吃得健康,讓腸道菌們恢復共享資源的友愛關係,纔有辦法讓腸道真正恢復正常,打臉只想靠「吃菌補菌」的幻想,「抗生素不是兇手,真正的兇手是吃炸雞配珍奶又零蔬菜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