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的破題信號

今天政治局會議的“主角”無疑是“十五五”,而令市場可能有所意外的是,對於經濟着墨似乎偏少了。我們在之前的報告《7月政治局會議的新期待》提及的三條政策線索:“十五五”規劃銜接、“反內卷”政策接續、增量政策儲備,是今天會議的三條重要主線,而其中科技無疑是主線中的主線,成爲短期破局、長期佈局的“陣眼”。經濟方面的內容雖然不多,但是細節卻變得更多了,除了“反內卷”的新提法外,對於資本市場“穩定”之後的佈局同樣值得關注。

與“十五五”的銜接如約而至,五年磨礪,中國應對複雜局面的戰略思維已悄然躍升。與五年前的7月政治局會議相似,本次會議也預告了全會的召開,10月“十五五”規劃《建議》將迎來審議。但與五年前不一樣的是,當前對風險挑戰的認知深度已顯著提升。2020年強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而當前的描述爲“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風險感知的程度和不可預測性被更突出地強調。

不過現在比五年前更具備戰略主動性,從“趨利避害”到“主動亮劍”。2025年會議明確提出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這比2020年“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的表述更具主動進取性和策略性,反映了在複雜國際環境下謀求主動權的決心。

未提“反內卷”的含義?從長計議,避免運動式矯枉過正。和之前供給側改革相比,當前最大的不同在於治理的範圍不僅僅侷限於傳統產業,而對於部分優勢產業,需要既治理、又保護,既要避免無序競爭、又不能不要競爭,因此“反內卷”要更加註重政策的力度和持續性。

因此,和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相比,今天的政治局會議在相關措辭上去掉了“低價”,之前的“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的表述也變成了“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這至少說明三點:一是,本次“反內卷”的重心是在部分非傳統行業,而非全鋪開;二是,針對這些行業,不是單純依靠漲價就能解決問題,也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落後產能,所以不能照搬2016至2017年的經驗;三是,手段上更加註重市場化、法制化,少用行政式的去產能、拉價格,上週發改委、市監局適時推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徵求意見稿)》就是比較明顯的信號。

下半年“落實存量政策”的優先級高於“出臺增量政策”。在中國經濟基本面韌性凸顯的背景之下,下半年政策重心明確指向“抓落實”與“穩預期”。政治局會議定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這意味着存量政策的加速落地將是主旋律,重點聚焦於“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進地方融資平臺出清”等等。

當然,增量政策並非缺位。會議亦釋放出政策儲備的相關線索,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等。預計這些“相機抉擇式”的政策有望在必要時爲經濟提供有效託底或緩衝。

最後資本市場方面,穩定之後的下一步是什麼?讓市場活躍起來。如何活躍?

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從供需兩端進行發力:需求端,通過增強吸引力、吸引更大規模的資金流入股市,對內是通過股市的賺錢效應和對投資者的保護吸引居民儲蓄;對外則是通過聚焦科技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爲中國資產的國際競爭力持續“護航”。供給端,也是一脈相承,更加註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鼓勵科創企業上市、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