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路線決定藍2028成敗 小笠原欣幸提2可能:黃金劇本有機會政黨輪替

鄭麗文在國民黨主席選舉當天,穿國旗裝前往投票。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胡經周攝影

國民黨主席選舉於10月18日落幕,前立委鄭麗文以50.1%得票率勝出,成爲新任黨主席。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昨(22)日在臉書發表文章指出,鄭麗文的當選,代表國民黨路線再度向「中國認同」靠攏,這是自2016年洪秀柱以來首見的親中派領袖,顯示黨內意識型態出現轉折。

小笠原指出,本次選舉原本預期由臺中市長盧秀燕出馬,但盧婉拒參選後,黨內陷入羣雄角逐局面。最終,原被視爲非主流的鄭麗文憑藉精準操作短影音的「空戰」策略,搭配明快、二元化的演說風格,在中、高齡黨員之間透過日常以LINE分享短片,迅速累積支持,進而擊敗老牌政治人物郝龍斌。此次選舉投票率達39.5%,黨員結構中65歲以上者佔三分之二,被視爲影響結果的關鍵。

鄭麗文在選戰中主張「國民黨要讓全體臺灣人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明確表態親中立場。她的言論在當選後隨即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賀電呼應,賀電中提及「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引發外界關注兩岸政黨關係是否將再度緊密。

小笠原分析,鄭麗文的當選不僅反映出黨員的中國認同傾向,也顯示對朱立倫時期溫和路線的不滿。許多高齡黨員對臺灣社會主流的「本土化」趨勢感到疏離,因此渴望更明確的政治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選舉期間亦傳出中國介入爭議。郝龍斌陣營支持者趙少康指出,中國或境外帳號大量轉發鄭麗文的競選影片,並散佈對郝龍斌的批評。小笠原認爲,雖難以證實直接干預,但中國的「網路輿論操作」可能間接助長了鄭的聲勢。

展望未來,小笠原提出兩種可能發展,一爲由鄭麗文親自領導黨務,堅持親中立場,試圖扭轉檯灣社會輿論;二爲在鞏固深藍基本盤後,退居幕後,讓盧秀燕代表國民黨與民衆黨合作,尋求政黨輪替。

他指出,若鄭堅持親中路線,恐將與臺灣主流民意正面衝突,使民進黨在2028年大選中更具優勢,成爲國民黨的糟糕劇本。但若採第二路線,藉「藍白合」策略整合反綠力量,國民黨仍有機會翻盤。且由鄭麗文鞏固深藍陣營,盧秀燕以維持現狀路線擴大中間選民的支持,黃國昌則鞏固柯文哲年輕粉絲的支持。小笠原認爲,這樣的分工體制對國民黨較爲有利,也將是國民黨在2028年的黃金劇本,可藉此擴大在野黨的支持,進而實現政黨輪替。

小笠原認爲,鄭麗文采取何種路線迎戰2028,其決定將大大改變展望。觀察選戰過程,似乎會走向第一路線,但由於其本人的戰略觀、襄助黨主席的幕僚團隊都還不明朗,應避免過早斷言。

而「藍白合」態度積極,這對民衆黨有利,但地方派系與選區利益分配將成最大挑戰。明年春節後,鄭的新領導班底及藍白協商進展,將是觀察國民黨能否穩住局勢的關鍵。小笠原欣幸強調,鄭麗文的當選,象徵國民黨重返意識型態的辯證核心,但能否平衡深藍情感與中間選民的支持,將決定國民黨能否在2028年重新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