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欣幸曝關鍵變數:726對決恐改寫臺灣政治
距離7月26日登場的罷免投票倒數僅剩4天,日本知名臺灣政治研究學者小笠原欣幸22日透過臉書貼文指出,這場可能撼動臺灣政治走向的關鍵選戰,正進入最終衝刺階段。(中時資料照/王惠慧攝)
7月26日登場的罷免投票倒數計時,日本知名臺灣政治研究學者小笠原欣幸22日在臉書貼文指出,這場可能撼動臺灣政治走向的關鍵選戰,正進入最終衝刺階段,罷免與反罷雙方全面升溫、戰火白熱化,社羣平臺上也出現罕見的「言論熱浪」,將成爲未來政治風向的重要風速計。
小笠原指出,過去的週末國民黨動作頻頻,接連在臺北、新北、桃園與臺中舉辦大型反罷免集會,號召支持者投下「不同意」票,現場人潮相當可觀。原本因連署程序爭議而士氣低落的國民黨,似乎透過6月下旬針對總統賴清德演說的猛烈批評,再度喚醒基層能量,找回了選戰節奏。
與此同時,支持罷免的一方則選擇在社羣媒體上發動另類「行動戰」。他們在Threads平臺上發起「百工百業挺罷免」討論串,鼓勵各行各業、不同背景的民衆分享自身觀點,以極具個人化的方式,集體釋出政治訴求。這股自下而上的動能,不僅在短時間內引發大量回響,也形成了另一股不容忽視的輿論漩渦。
小笠原分析,觀察Facebook與Threads上的互動模式,可以清楚看出臺灣當下的政治氣候。他提到,類似的社羣風潮曾在今年4月初川普宣佈對臺加徵關稅後爆發,當時國民黨幾乎全體總動員,齊聲痛批賴清德政府對美國「一味附和、毫無作爲」,形成短時間內的強大聲量,也被視爲賴總統支持度下滑的轉捩點之一。
這一次,Threads上的「百工百業挺罷」能否再掀社會共鳴,甚至成爲選票流向的催化劑,備受關注。
小笠原認爲,目前罷免與反罷雙方,誰能在最後三天成功催票、穩定基本盤,將成爲這場政治風暴的勝負關鍵。他認爲,這不僅是單一選區的罷免案,更可能對未來數月臺灣的政治佈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