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政院拍板生育補助一胎10萬元!如何領、地方+中央還能拿更多?
行政院於9月18日拍板通過「因應少子女化對策:好孕三方案」,包含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醫療性凍卵補助。 (美聯社)
行政院於9月18日拍板通過「因應少子女化對策:好孕三方案」,包含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醫療性凍卵補助。
《經濟日報》整理相關資訊,讓您一次看懂本次新制重點,以及中央與地方的補助疊加後,不同縣市一個家庭最多能領到多少生育津貼。
一、擴大生育補助
明 (2026) 年1月1日起,每生一胎補助爲10萬元,無論是哪一類的保險或無保險者,全都能領。此外,地方政府的生育補助另計。
補助申請流程請參考此網站,或直接前往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辦理。
二、人工生殖補助
今年11月1日起,實施「試管嬰兒補助方案3.0」,年齡上限從40歲下修至39歲,首次申請補助額度提高,未滿39歲首次可獲15萬元,第二、三次補助10萬元,第四至六次維持6萬元;39歲至未滿45歲首次補助13萬元,第二、三次補助8萬元,最多補助三次。
更多補助申辦流程及內容,可至國民健康署【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撥打人工生殖補助諮詢專線02-2558-0900,由專人即時服務。
三、醫療性凍卵補助
今年9月1日開始實施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補助對象爲18至40歲女性,罹患乳癌、血液疾病、淋巴瘤或多發性骨髓瘤等,經專業醫師評估後可申請。補助內容包含凍卵療程最高7萬元,以及取精8,000元,療程補助次數,每人一生至多申請二次。
詳情請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公告。
三大育兒補助方案。 經濟日報製表
※政府另有「未滿2歲兒童育兒津貼」,詳請請參考衛生福利部說明網站,2歲以上~未滿5歲,請見:教育部育兒津貼及就學補助線上申請。
地方政府各有各自的育兒補助,如臺北市推「助您好孕」,高雄市政府也有架設「雄愛生囡仔-Fun心育兒資源網」。
各縣市自己發 那中央發的10萬是要怎麼領?
中央將在既有社會保險生育給付下「補差額」,每名嬰兒一律補助10萬元。
舉例而言,現行勞保生育給付平均約7萬元,未來勞工可多領3萬元,補足10萬元,保國保的民衆,原先約領3.9萬元,之後將多領6.1萬元,補足10萬元;勞動部統計,若以2024年生育率推算,年受惠人次12.7萬餘人,經費預估42.7億元。
※下表爲各地方政府提供的「生育獎勵金」,自2026年1月1日起,金額可再與中央統一發放的10萬元相加。
縣市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含以上)備註
注:以上金額爲2025年9月18日整理之資訊,各縣市補助政策及申請資格(如設籍時間限制)可能隨時調整,請以各地方政府最新公告爲準。
全臺縣市補助總額排行榜
計算方式:中央 100,000 元 + 各縣市單筆「最高」地方獎勵金(多胞胎若爲固定加碼或倍數規則,此處僅取單胎最高值,不按胎數倍乘)。
注:資料來源:各縣市政府官方(以單胎爲基準;多胞胎若爲「倍數計算」之縣市,實際金額視胎數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