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明拍板生育補助每人10萬「雙胞胎領雙倍」 明年元旦上路

行政院會明擬通過「好孕三方案」,整體經費達72.9億元,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10萬元,雙胞胎按比例給付。示意圖/ingimage

行政院會明擬通過「好孕三方案」,整體經費達72.9億元,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10萬元,雙胞胎按比例給付;未滿39歲執行試管嬰兒療程,各胎首次補助將提高至15萬元,醫療性凍卵補助也加碼,盼減輕育兒與不孕家庭的負擔,併兼顧母嬰健康,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

現代人晚婚晚育,生育率逐年降低,勞動部、衛福部明天將赴行政院會報告「因應少子女化對策」,涵蓋「好孕三方案」。第一項爲加碼生育補助,現行勞保、公保、農保、軍保、國保都有生育給付,但金額落差大,平均3.9萬至7萬餘元不等,也有部分族羣完全沒有保障,約7144人。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說,未來將在既有生育給付下,統一加碼生育補助,達到每胎10萬元,雙胞胎則爲20萬元,以此類推;換句話說,現在領給付越多的人,未來補助就越少,領的越少的人就補得越多,未有保障的7144人最有感,將從毫無生育給付,直接多領10萬元。

經費部分,陳時中說,勞保給付人數最多,所需29億元,國保約需8億元,國保以外零星加總後,全案預算47.2億元,盼減輕國人生育負擔,應付嬰兒車、嬰兒牀等基礎開銷。

第二項方案鎖定不孕族羣,人工生殖補助再加碼。陳時中說,補助自2021年7月上路,逾6.3萬對夫妻申請,成功誕生2.6萬名新生兒,每年約貢獻9000名嬰兒,提升總生育數效果顯著;未參與者多有經濟考量,未來政府將負擔更多。

陳時中說明,未滿39歲,各胎首次療程補助從10萬元增至15萬元,第2、3次補助從6萬元增至10萬元,其餘維持6萬元,最多補助6次;39歲以上,各胎首次補助從10萬元增至13萬元,第2、3次從6萬元增至8萬元,第4到6次每次6萬元,40歲以上到45歲只補助前3次,補助金額比照39歲以上;中低收入戶維持每次最高補助15萬。

針對胚胎植入限制,陳時中說,原先規範36歲以下僅能單胚胎植入,年齡將提高至39歲以下,降低多胞胎早產風險;39歲以下最多可植入兩個胚胎;至於爲何以39歲爲年齡切點,他說,這是以母嬰安全風險及活產數計算,36、37歲效果最佳,政策設計也是鼓勵及早進行療程,提升成功率。

整體人工生殖補助經費約25億元,陳時中說,39歲以下,政府將負擔84%經費,自行負擔比例降爲16%。39歲以上,政府將負擔64%經費,自行經費比例36%;另爲避免補助提高,相關價格跟着提升,醫院若要調整費用,地方衛生局將要求核備,避免「補助得多,收費更多」。

第三項方案爲提高醫療性凍卵補助,陳時中指出,社會上對提高「普遍性凍卵」有呼聲,但目前先從「醫療性凍卵」開始;申請資格爲28至40歲女性,因罹患乳癌、白血病、淋巴瘤或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治療期間可能影響生育力者,經專業醫療評估後若符資格,將予以補助。

陳時中說,政府補助凍卵每案約7萬元,取卵、保存等後續處置約補助8000元,加總指定人工生殖指定機構,與癌症醫療品質認證醫院,目前共36家醫療院所能夠施術,整體經費約7000萬元左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