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臺灣出口業剉著等?川普對臺課20%對等關稅 還能續降、各界怎麼看?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最新簽署的行政命令,將對臺灣課徵20%對等關稅。臺灣從企業、商界大老、產業衝擊程度到學界迴應一次看。 路透
臺美貿易談判趕在8月1日前公佈,白宮1日宣佈,對臺輸美商品課徵20%關稅,不如日本、南韓的15%關稅,且相關細節也仍未公佈。對此,《經濟日報》整理包含各界最新迴應、看法,以及對產業衝擊等相關資訊,供讀者參考比較。
白宮在臺灣時間1日公佈對等關稅內容,其中,公佈7日起將對臺課徵20%關稅,雖然最新的對等關稅稅率,低於原4月2日公告的32%,但仍高於同樣達成貿易協定,且同爲臺灣在貿易出口競爭對手之一,稅率卻僅15%的日本、南韓。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臺關稅爲20%,賴清德總統親做說明。 記者曾吉鬆/攝影
對此,總統賴清德隨即公開表示,稱這是臺灣的「暫時性關稅」,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行政院長卓榮泰則指出,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以及政委楊珍妮等人組成的談判小組努力下,已幾乎完成全部貿易協定的磋商,談判團隊會繼續洽約爭取完成最終協議。
而賴清德也在1日上午記者會中重申,將會秉持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確保糧食安全等四個前提下,同時,臺灣將就對等關稅、供應鏈議題,以及232條款等議題一併繼續和美國際行最終的磋商談判。
根據路透報導引述一位白宮不具名官員迴應表示,:「這項臨時稅率低於原先稅率,也遠低於數個目前仍在談判中的其他主要貿易伙伴。我們可以解讀爲臺灣的提案反應不錯,並已接近達成最終協議。」正面肯定臺灣政府的說法。
彭博則指出,川普最新的行政命令是在發佈之日起七天後生效,代表關稅生效前還有七天緩衝期,這也爲臺灣進一步與美國談判留出了時間窗口。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曾表示,川普政府將在兩週內公佈,美國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Act)第「232條款(Section 232)」,所啓動的半導體產業調查,與進口的國安調查結果。
而川普曾於2月揚言,要對進口晶片課徵25%的關稅。這項調查涉及範圍廣泛,例如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
臺灣的半導體和電子產品這兩大關鍵出口產品目前被豁免徵收關稅,不適用最新的20%對等關稅稅率,但接下來的重點是面對美國依據「232條款」所啓動的半導體進口品是否危及國安的調查結果。 路透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推估,川普針對重視的汽車產業對外課徵25%關稅,對半導體關稅也應落在25%至50%之間,對臺灣來說是相對高的稅率。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則指出,觀察課徵的方式、標準,若以晶圓產地來課徵,或是「大水庫理論」,相對而言,臺灣要承擔的稅率可能會高一些,不過,若課徵25%半導體關稅,對美國也會有相當大影響。
對此,賴清德表示,由於臺灣成爲對美國的主要貿易逆差國原因,來自出口大量半導體、IC晶片等商品,因此纔會數度提及232條款,並將其與後續貿易協定結果一起來做商討。
不是理想中的15%關稅!美對臺課徵20%暫時性關稅,儘管臺灣產業已有準備,但仍因此受到不少影響與推估出預期衝擊。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臺灣關稅高於日、韓,這對臺灣的國際競爭力將造成重大沖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在31日晚間受訪表示,美國對臺灣的對等關稅只要超過15%,對臺灣的衝擊非常大,產業界非常不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也稱,臺灣如果高於15%都是利空,「臺灣一定哀鴻遍野」。
由雲嘉嘉63家上市櫃公司、企業組成的「義雲會」創會會長林文村則說,「相比日、韓稅率,美國不把我們當盟友,對輸美關稅我們外銷企業只能接受,我們沒有高興理由,更沒有悲觀的權利。」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則認爲,這僅是初步條件,美國不可能僅以20%稅率滿足,後續恐還會要求臺灣提出鉅額投資及採購承諾。以日韓經驗來看,15%關稅都是以龐大對美投資爲交換條件,臺灣若僅以20%稅率卻無附加條件,並不現實。
邱達生強調,若後續談判中加入鉅額投資及市場開放,將對臺灣中長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且這些條件需經立法院同意,實際執行具相當難度。他表示,若最終僅維持20%稅率而無其他附加條件,對臺灣可能已是較佳結果,但目前美方仍可能提出更多要求,後續發展有待觀察。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指出,此稅率相信只是對美談判的「先遣部隊接觸戰」,不一定是談判最後決戰,他直言,相信美國國科技產業界,也緊盯着臺灣的關稅稅率不敢放鬆,因爲「臺灣科技業的製造成本,就是美國科技服務業的成本」,是一條龍關係。
不是理想中的15%關稅!美對臺課徵20%暫時性關稅,儘管臺灣產業已有準備,但仍因此受到不少影響與推估出預期衝擊。
半導體
首先,臺灣的產業重鎮落於半導體相關製程產業鏈,然而,由於最初就因爲替後續將公佈的232條款調查結果,而被暫排在對等關稅課徵的名單之外,所以對於20%的關稅消息來說,受衝擊程度較小,不過,因爲今年以來新臺幣已升值約11%,加上未來預期匯市仍以緩升市場爲主,恐侵蝕相關出口產業的獲利與毛利。
PCB、零組件
臺灣PCB大廠,除了以中國大陸爲主要生產基地外,近年積極前往東南亞設廠,且相關產品極少數會直接出口到美國,故關稅影響性小,並將以大陸與東南亞國家關稅爲主要重點。
手機、網通
臺灣手機供應鏈公司則大多爲關鍵零組件廠,產品大多非直接銷美,對等關稅幾乎無直接影響。
臺灣網通廠大多屬於代工性質,價格部份皆由客戶端與供應鏈事先洽談完畢,關稅影響多由客戶負擔或由網通厂部分負擔,因此影響有限。
面板
臺灣面板廠出貨的面板爲顯示器的關鍵零組件,大多非直接銷美,因此關稅幾乎無直接影響,惟須留意終端客戶是否會因關稅的轉嫁而減少需求。
機械、工具機、工業電腦
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理事長莊大立。 記者黃仲裕/攝影
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無奈的表示,業界原預期能與日、韓稅率相同的希望落空,「這多出的5%,會讓臺灣機械與工具機產業未來的處境更加艱困」。
美國總統川普宣告美國對臺灣進口商品徵收20%關稅,高於日本、韓國等工具機競爭對手。羣益投顧表示,雖然關稅底定後,企業擴廠需求可能出現,但考量美國對臺關稅將降低臺灣工具機業者競爭力,加上當前新臺幣匯率波動仍大,對於工具機業者仍有相當大的考驗。
工業電腦公司對美銷售大多是專案性質,議價能力強,對等關稅大多由客戶吸收,惟須留意客戶是否會因爲關稅的轉嫁而影響到需求。
運動休閒、自行車、家電
根據羣益投顧報告,運動休產外銷產業中,製鞋、成衣及高球頭等產業大多在東南亞生產,產品關稅與越南、印尼等國的關聯較大。而銷美的自行車主要在臺灣生產,因此臺灣的關稅主要對自行車業的影響較大。
中華民國淨零AI智慧家電協會理事長廖全平表示,對電器而言主要是銅價,像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的馬達及壓縮機銅佔的比例很高,就會有影響,因漲價對業者跟消費者都不好。
農業、食品
臺灣蘭協秘書長曾俊弼表示,因美國是最大市場佔外銷總額40%,除了這次關稅20 %之前的匯率也大幅調升,「等於吃掉所有蘭花外銷的毛利」,對蘭花產業造成非常大的衝擊。
桃園市AI茶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邱國雄指出,美國茶葉市場佔臺灣出口的三分之一,臺灣稅率高過日本、韓國、大陸5%,相對競爭力將變弱,加上臺幣升值,匯率差異跟關稅,對出口很有壓力。
桃園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連倉表示,臺灣的威士忌儲存、熟成量較歐美國家高3至4成,但受稅影響部分商品出口已停滯,目前考量減少美國部分出貨、轉換出口到日本或韓國等國家。
半導體檢測分析廠泛銓董事長柳紀綸表示,泛銓已在美國落地,買廠房併購置設備,美國關稅對泛銓是利多於弊,美國將會是未來成長主力。也就是說,若符合川普美國製造比例越高,受創程度越小、受惠越多。(延伸閱讀:泛銓打造新一代高階廠房 董座直言關稅對該公司是「利大於弊」)
此外,根據羣益投顧,儘管自行車歐美市場恐因關稅受衝擊,但若關稅稅率在20%以下,可以透過調漲價格,以及供應鏈共同分擔稀釋負面影響來因應。若本身自有上下游供應產業鏈,也可透過自身協調價格、共同承擔負面成本來抵銷衝擊與傷害。
臺灣20%稅率今日公佈,臺指期1日早盤一度跳水520點,市場明顯恐慌,不過,法人表示,包括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關鍵零組件、礦產與化工材料等商品皆被排除於新關稅之外。在232條款結果公佈前,這個稅率只能視爲是臺美關稅激烈協商的「前哨戰」。
法人則是認爲,除了關稅稅率之外,更要留意的是「232條款」,在不確定性仍高下, 8月的臺股恐陷入弱勢震盪,區間約落在月線到近期的高點間, 即23,000~23,600間。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也做出相同迴應表示,這次對等關稅公佈雖短期影響信心,但實質衝擊有限。真正關鍵在9~10月的半導體關稅動向,以及臺美談判結果而決定半導體是否承壓。按時程推估,最快9月中至10月初可能啓動新關稅。
勤業衆信間接稅負責人洪於婷指出,儘管半導體232條款尚未公佈,但有不少關鍵生產要素與製程設備並未納入其涵蓋範圍,例如生產所需的特殊化學品等,這些產品將直接適用對等關稅稅率,不同產地若適用不同稅率,將牽動整體供應鏈區位調整與佈局策略。
澳盛銀行(ANZ)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分析,市場預料將對此消息做出負面解讀,資金可能出現流出臺股的情況,短期內也將加重新臺幣的貶值壓力。雖然臺灣仍有機會協商出較低的稅率,但初期市場反應普遍偏向悲觀。
國泰投信產品研究發展部協理楊正豪也推演三套劇本,包括加大對美半導體投資力度,或是朝向增加美國軍售與能源物資採購,以及,進一步降低對美關稅稅率並擴大補助臺灣產業等三大措施方向進行。
臺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則表示,臺灣沒綁投資、還沒承諾什麼,就先降到20%,認爲這個談判「談的有節奏感」。
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表示,臺灣自美中貿易戰後已逐步將半導體、AI伺服器等關鍵生產線擴散至美、墨、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國,除降低對等關稅的風險,也可更接近主要市場,強化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野村投信則分析表示,雖然20%的關稅低於2025年4月初宣佈的32%,但相較於韓國與日本僅15%的稅率,市場可能略爲負面解讀。不過,野村認爲,在臺場多於中國、東協國家設廠下,臺灣20%稅率算合理,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鬱如分析表示,從AI 伺服器產業的角度來看,臺灣長期仍穩健,不受關稅所影響。
勤業衆信稅務部會計師洪以文則指出,除關稅稅率外,川普政府也可能採取非關稅貿易措施,例如進口配額、輸出入許可等,這將影響臺灣企業在美國市場的經營策略。
洪以文舉例,美日貿易協議讓日本汽車適用15%稅率且不受配額限制,但英國輸美汽車10%稅率則有10萬輛配額,超過部分會迴歸25%稅率。洪以文提醒,臺灣企業必須留意這類非關稅壁壘對出口及產業策略的實際影響。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則分析,這一稅率與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相近,顯示美方意在防範中國大陸透過「洗產地」方式規避出口限制,並在亞太區域建立針對大陸科技業的封鎖緩衝區。
林穎佑更關鍵的是接下來即將公佈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其內容將對臺灣及相關國家產生更深遠影響。他也強調,臺美貿易談判將是一場持久戰。臺美貿易談判應該「是一個馬拉松不是一個百米衝刺」,後續發展難以預測究竟是福是禍,未來恐怕還有漫長的斡旋過程。
(資料來源:記者歐芯萌、餘弦妙、吳凱中、李人嶽、江睿智、胡順惠、蔡靜紋、廖賢龍、高瑜君、楊伶雯、李慧蘭、宋健生、魯永明、謝柏宏、周宗禎、翁唯真;編譯葉亭均、黃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