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對等關稅20% 紡織產業反應一次看

下游的成衣廠,因生產基地多已移往東南亞或多元化產區,且,先前有跟客戶協調過分擔,因此受到關稅(20%)的衝擊影響已小,是比較「穩」的產業類。

有PTA、聚酯、長短纖、成衣一條龍廠的遠東新認爲,瓶酯、成衣類受的影響較小。但,長短纖受到的衝擊就非常大。這次20%不是從32%降下來,而是從之前沒有對等關稅的10%提升到20%。

遠東新指出,產項中有部分的競爭對手是韓國,目前韓國是15%,臺灣如爲20%,這5%的差距對市場競爭力是非常大的。

新纖指出,目前手中的產項主要以回收瓶酯粒爲主,先前爲對等關稅豁免項目,因此受到的影響小。另外,集團直接輸美的紡品比例非常少,都以輸東南亞爲主,所以受的衝擊極小。

新纖認爲,面對對等關稅的影響,多角化投資經營、多元化產品分散,是降低衝擊的重要策略。

至於中游的加工絲、尼龍廠指出,之前受中國大陸紡品降價傾銷,已被「打趴」過一次。目前營運的毛利率都在10%以下,現在暫時性關稅20%、或以後可以談到15%,對業者來說都是無法負擔的沉重。

廣越、儒鴻等下游的成衣廠表示,目前生產基地幾乎都在印尼、越南、東南亞等地區,因此20%的暫時性關稅對成衣產業應該是影響較小的。

產項爲羽絨及機能服飾爲主的廣越指出,對等關稅的衝擊已降緩,現在甚至還有轉單效益。

成衣業者指出,在印尼、越南等關稅稅率底定下,相對於上中游廠,成衣廠的營運應該是相對比較「穩」的產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