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沒有疫苗!陸成「屈公病」熱點、臺灣會有影響嗎?症狀、傳播、治療一次看懂
隨着中國大陸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升溫,累計病例快速攀升,並已擴散至港澳地區,臺灣亦出現境外移入個案,防疫警戒升高。圖/AI製作
隨着中國大陸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升溫,累計病例快速攀升,並已擴散至港澳地區,臺灣亦出現境外移入個案,防疫警戒升高。屈公病與登革熱症狀相似,皆經由病媒蚊傳播,若未妥善防治,恐有社區傳播風險。本篇整理包帶您快速掌握屈公病的症狀特徵、傳染途徑、預防方法與最新疫情動態。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 圖/衛生局提供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
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病受到感染時,並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屈公病毒會在病患體內活動2至5天,此時若再次被病媒蚊叮咬,病毒會在新的病媒蚊體內增殖2至9天,之後這隻新的病媒蚊去叮咬其他人,纔可能將病毒傳播出去。
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感染者多數有症狀,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且可伴隨結膜炎、腹瀉、畏光等非典型症狀,症狀持續約3至7天。
屈公病症狀。圖/AI製作
屈公病致死率較低,大部分患者在7至10天內可康復,少數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罹患屈公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之風險族羣。
屈公病是經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病媒蚊並不會選擇對象,平時應做好預防病媒孳生的清除工作。
屈公病衛教宣導。圖/疾管署提供
從屈公病流行地區入境臺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若有症狀出現,請及早就醫。屈公病的潛伏期約爲2~12天,通常爲4~8天,傳染期約爲病毒在蚊媒體內繁殖2至9天后。
近期中國大陸廣東省爆發屈公病疫情,截至7月31日累計通報逾6,900例,並蔓延至港澳,佛山市爲重災區。疾管署已將廣東列爲第二級(黃色)旅遊疫情警示,提醒國人加強防蚊、留意健康狀況。
臺灣方面,臺中市出現今年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感染源自東南亞,當地政府已啓動防疫措施。臺灣目前尚無本土病例,民衆返國後如有症狀,應主動告知旅遊史,以利通報與防治。
陸委會提醒國人,赴大陸廣東等地特別注意旅遊健康安全,並慎重考慮是否前往。陸委會提供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聯合報 記者/陳政錄、陳湘瑾、謝守真、陸委會)
延伸閱讀
廣東屈公病疫情嚴峻 陸委會提醒國人慎重考慮前往
陸專家:屈公病常見症狀關節痛 少數人恐拖數年
廣東屈公病病例近5千例 美CDC考慮發佈旅遊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