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蔓延印度歐洲!症狀、如何預防QA一次看 WHO緊急呼籲
▲屈公病是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圖/VCG)
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屈公病(chikungunya,又稱「基孔肯雅熱」)病例持續上升,香港也出現個案。但屈公病不只在中國境內,印度病例數增加,且印度洋區域的疫情已經蔓延至歐洲與其他大洲,世界衛生組織(WHO)7月22日已經發出緊急呼籲採取行動,以防20年前席捲全球的大流行再度重演。
路透報導,現階段這波疫情始於2025年初,主要發生在先前曾爆發疫情印度洋島嶼,包括留尼旺島(La Reunion)、馬約特島(Mayotte)與模里西斯(Mauritius)。
世衛醫療官員阿爾瓦雷茲(Diana Rojas Alvarez)說明,留尼旺島據估計有三分之一人口已被感染,病毒正蔓延至馬達加斯加、索馬利亞、肯亞等國,並在東南亞地區呈現傳播態勢,包括印度,現階段有119國共計56億人面臨基孔肯雅病毒(CHIKV)威脅。
另外,自5月1日以來,法國出現大約800例屈公病輸入性病例,法國南部地區還發現12起傳播病例,這代表部分患者是在沒有前往疫區的狀態下,被當地病媒蚊傳播感染。義大利也有病例。
屈公病症狀?如何傳染?
屈公病是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可能導致高燒、關節疼痛、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勞、皮疹。少數患者會有長期關節疼痛,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依據世衛網站介紹,此疾病不會人傳人,主要是蚊子叮咬,也就是透過帶有病毒的雌蚊傳染,主要病媒蚊是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與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
症狀通常會在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4至8天出現(潛伏期介於2至12天之間),死亡案例較爲罕見,大多數患者感染後可完全康復。不過有少數個案在感染基孔肯雅病毒之後,出現眼部、心臟、神經系統併發症。高風險族羣爲新生兒與罹患潛在健康問題的長者,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因爲有器官損傷與死亡風險。
屈公病如何預防?
屈公病現階段並無特效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民衆可採取多種預防措施,例如接種疫苗、使用認可的防蚊液、穿着長袖衣物、選擇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住宿地點,也要加強蚊蟲控管,包括清除積水、噴灑殺蟲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