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爲何又流行 症狀有哪些?6大QA一次看
新冠變異株NB.1.8.1快速崛起,傳播力更強,疾管署預估疫情6月中下旬達高峰。(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國內上週新冠門、急診就醫達1.9萬人次,較前一週暴增88.2%,疾管署預估疫情6月中下旬達高峰,恐單週達5.5至6.5萬人次就診。這波疫情因變異株NB.1.8.1快速崛起,傳播力高於其他變異株。《中時新聞網》整理這波疫情懶人包,帶讀者一次掌握流行原因、染疫症狀及預防方法。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新冠肺炎又流行主要是因爲「人羣抗體水平下降」與「變異株自身傳播力增強」兩因素導致。隨着多數人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經過一段時間,體內抗體逐漸下降,使易感染人羣增多,病毒得以再次擴散。
另一方面,此次流行的變異株NB.1.8.1擁有更強的免疫逃脫能力,也讓過往的感染或疫苗所建立的免疫防線失去部分保護力。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變異株6周前以XEC爲主,但過去5周,歸類在XDV變異株的NB.1.8.1快速崛起,由於NB.1.8.1具有較強免疫逃脫特性,傳播力高於其他變異株,大陸、香港等東亞地區,目前都以此變異株最流行。
吳昌騰指出,NB.1.8.1目前在臺灣佔比達49.1%,其次爲XEC(31%)及LP.8.1(10%)。這些變異株攜帶了刺突蛋白上的Q493E與A435S兩項特徵性突變,使其在感染力與免疫逃脫能力皆有所提升。
感染新變異株NB.1.8.1的症狀仍與早期新冠病毒相似,包括喉嚨痛、咳嗽、發燒、肌肉痠痛、疲倦;醫師臨牀觀察,有些病患會出現腸胃症狀,像是胃痛、噁心、想吐等。
對於大多數年輕且健康的患者,仍以對症治療爲主,例如服用退燒藥、止咳藥緩解症狀;針對年長者或本身有慢性疾病的高風險族羣,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等,降低重症機會。
疾管署主任郭宏偉表示,從今年1月1日至5月18日止,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330例,其中47例死亡,重症和死亡個案以65歲以上長者佔絕大多數,9成以上未接種新冠JN.1疫苗。
疫苗雖無法完全預防感染,但能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年齡滿6個月以上均爲公費新冠疫苗對象,應儘速施打疫苗增加保護力,65歲以上長者、有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羣,建議接種兩劑(間隔6個月)。